诸葛亮在和费?讨论好之后,也是高兴的回到了丞相府之中。
他们身为蜀国这台巨大机器的cpu,他们要开始急速的运转。
可很少人知道,刘禅的压力其实也很大。
首先就是规划南中。
这个地方对于刘禅来说几乎就是在自己嘴巴前摆着的美味,不吃下来是不可能的。
关键的是,南中未来的定位是什么。
以及这场战争对于刘禅到底意味着什么。
刘禅身为一个看过一点点书籍的人,对于战争的认识还是有的。
在很多人的眼中,战争的目的就是拿下城池。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依旧是那句话,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
假若不能够将战争漂亮的,有目的的打成功,那么战争就是毫无意义的。
假若日寇后期的战争还是和一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话,那么华夏儿女的损失会无比严重。
可是它们没有。
在后来,日寇陆军为了展现自己的战斗力,发动了多次无意义的战斗。
这里并不是表示对军国主义的认可,只是存粹的表达一个事实。
有目的的战争才能够带来好的结果。
刘禅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攻击南中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不可能是土地。
并非是云南的土地不好,恰恰相反,云南的水系很丰富。
可是山脉还有很多的东西和大量的原始树林对于开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想要开发那些地方,只有等待技术提升了才行。
所以,主要的索求就剩下了几个。
人口、资源、钱粮。
历史上,诸葛亮在南中获得了很多的钱粮和人口。
蜀汉亦移南中万多家劲卒、青羌到蜀地,分成为五部,号为“飞军”,非常勇猛。
又分开瘦弱,配给大族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号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说法。
而夷人都十分刚毅、斗狠,与大族、富豪关系很差;蜀汉便劝大族捐出金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
于是夷人渐渐臣服属于朝廷,建立起夷、汉并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
以这个历史的角度上看,诸葛亮做的没有错。
补充蜀汉的人口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质量,还有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诸葛亮无疑让南中之战有了不菲的回报。
可是对于刘禅后来人所感觉,诸葛亮做的并不算好。
原因很简单,诸葛亮不知道南中地区的地下到底有多少的煤炭。
南中则是现代的华夏的四川,四川之下有的矿物资源非常的丰富。
云南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是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宝地。
金属矿遍及108个县,煤矿在116个县发现,其他非金属矿产各县都有。
伴生矿多,利用价值高,全省共生、伴生矿床约占矿床总量的31%。云南有61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含量分别居全国前3位。
排除那些刘禅现在不用的矿物,此时的南中还有大量刘禅需要的东西。
光是煤炭,就足够刘禅的眼睛发光了。
第三十三章:皇帝陛下不容易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