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三个人每天都上县城太费时费力,我打算在和平市场租赁一个摊位,以便长期销售平菇。”
田德军也当仁不让,直接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他们种植平菇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首先要有一个固定的销售地点。
既能保持长期的销售通道,也有一个扩大辐射销售网络的联络点。
“栓子你家的菇棚不大,就由我跟全有轮流照顾,你可能要常驻县城,负责摊位的销售。”
“每个月由我们支付一定金额的工资,你看行不行?”
“军哥这是关照我呢,那能不行?”
栓子听完田德军的话苦笑了下。
自己的本钱小,投资小,赚到的利润肯定也最薄。
让自己去县城负责销售,还有工资可拿,这是军哥变相的补贴自己呢。
“算不上关照。”田德军一看就知道他想岔了。
“我这可不是白给你送钱,咱们蘑菇种植的摊子能铺多大,后续全看销售能力上。”
“我是觉得你口齿伶俐,适合做销售,这个只是暂时的安排,最后成与不成,还得看你的表现。”
虽然有帮衬栓子的意思,但田德军说的也是实话。
趁着这会儿得闲的功夫,他将自己发展多种种植的理念全灌输进山子和李全有这两人的脑子里。
甚至连后句的大棚蔬菜种植计划也和盘托出。
原本卖蘑菇赚到的钱已经喜笑颜开的两个人,听了田德军的话更是激动得血脉喷张。
恨不得立即上手,去实现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宏伟计划。
“军哥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比起李全有来,栓子的头脑要灵活很多。
闻音而知雅意。
只听田德军描述了这个计划辉煌的前景,他便已经琢磨出和平市场租赁摊位,绝不仅仅是摆摊卖个蘑菇那么简单。
……
这三个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的未来构建宏伟的目标。
东红村的村民们,内心也并不太平。
打破大锅饭、分田到户才过去不久,刚刚摆脱饥饿的喜悦还没有享受够,村里显然又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田家、李家和栓子家,三个孩子的折腾村民们都看在眼里。
倒腾鸡蛋的时候,不少人背地里说他们这是不务正业。
家家都有的小小鸡蛋并没有让他们放到眼里。
听说他们倒卖挣了点小钱,也没人眼红。
毕竟那几天这三个孩子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倒买倒卖不过赚几分钱的辛苦钱。
可是眼看着就越来越不同了。
他们倒腾出了蘑菇。
特别是田德军家。
往常宽敞的院落被蒙上塑料和稻草,搭起了古古怪怪的大棚。
当初看笑话的人有多少,如今抓心挠肺的人就有多少。
亲眼看着一簇簇丰厚肥美的蘑菇从棚里源源不断的采收出来,运往县城,再换回哗啦啦的钞票。
听说卖一块钱一斤呢。
他们家院子里那么大一座大棚,能换回多少钞票啊!
发财了。
刚刚从温饱线上挣扎过来的乡亲们,仿佛看到了新的、了不得的世界。
第44章 发财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