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显然,刘禅读到了商君立木。
      听到这话,诸葛亮眉头一皱。
      顿时,刘禅就被吓了一跳,“相父,您可别打禅儿了,禅儿的手都肿了呢!”
      说着,刘禅还把红彤彤的手,伸出来,递给诸葛亮看。
      看到这一幕,诸葛亮非常的无奈。
      他很好奇,刘禅为什么能问出这种问题。
      不过最终诸葛亮还是耐心的给刘禅讲解道:“陛下啊,这商君立木,之所以立木,是当时的朝堂,信誉不好。”
      “老百姓,普遍都不相信那些法律,能真的实行下去。”
      “因为一些贵族,经常知法犯法,而且朝廷还不惩罚。”
      “于是乎,商君就想到了立木。”
      “只要有人将木头搬到另一边去,就给钱。”
      “事后,商君果然给了。”
      “商君代表的是当时的朝堂,立木,就像是重新树立起了朝堂的信誉。”
      “后面,商君变法就成功了。”
      “不过,同时,商君也得罪了很多贵族,最后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听到诸葛亮的解释,刘禅这才恍然。
      “原来如此啊。”
      “相父,禅儿明白了。”
      闻言,诸葛亮笑了。
      这时独孤言出声了。
      “陛下,那你从中,可悟到了什么没有?”
      独孤言缓缓的朝着他们走过去。
      见到是独孤言,刘禅连忙拱手一礼。
      “禅儿见过相父!”
      见状,独孤言也回了一礼。
      “臣,独孤言,参见陛下。”
      所谓的君臣关系不可乱。
      刘禅拜见的是他的相父,而独孤言,则是拜见他的陛下。
      双方都各拜各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嘛。
      悟到了什么?
      刘禅一愣。
      其实他就是当个故事听。
      “相父,这……禅儿好像什么也没有悟到。”
      闻言,独孤言无语。
      诸葛亮听到刘禅的话,不禁摇了摇头。
      样子看起来,颇为的无奈。
      看到这里,独孤言只好出声提醒道:“陛下,你不妨好好想想,商君为什么会走到立木这种情况?”
      刘禅闻言,陷入了沉思。
      开始思考起来。
      良久之后,他忽然眼睛一亮。
      “相父,您是想告诉禅儿,人不能言而无信否?”
      “对,但也不对!”独孤言嘴角微微上扬。
      “这商君立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法度。”
      “这才是导致当时秦国的朝堂,没有信誉的主要原因。”
      “贵族,一旦没有制约他们的东西存在,那就意味着,他们时刻是一把双刃剑。”
      “那些贵族,仗着身份,便可以欺压百姓。”
      “而他们手中的权利,都是朝廷给赋予的。”
      “所以说,要制定严格的律法。”
      “而且还要比秦做得更到位才好,要最大限度的限制住贵族。”
      “等真正做到王侯将相犯法,与庶民同罪时,才能超越秦。”
      “当时的秦国,没有做到,导致商鞅这样的功臣身死,真是可悲可叹。”
      刘禅听到独孤言的话,若有所思。
      突然他想到一个问题。
      于是便再次朝独孤言问道:“相父,那既然商鞅的变法,是有益于朝廷,有益于秦国的,那些人为何还要那么恨商鞅呢?”

第313章 商君立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