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一章 墓园守孝[2/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要气馁,并非是你干得慢、干得不好,而是你年龄还小,力气也小。待你长到和阿舅一样大,肯定不会输于阿舅干。”
      人心似同,付出就想回报,小孩子也不例外。
      没有人,只是为了付出而付出。要不是为了物质上的,就不就是为了精神上的。
      得到高俭的夸赞和认可,长孙无忌荣誉心得到满足。
      他又重新打起精神,脸上露出一个会心的笑。
      高俭拿出一条麻布汗巾,帮长孙无忌擦去额上和脸上的汗水,边擦边说道:“这么冷的天,出了汗得赶快擦干,要不,是会受风寒的。”
      擦过脸,再去擦长孙无忌的手,
      高俭看到,他手上的水泡已经磨烂,心疼地问道:“疼吗?”
      长孙无忌强忍着疼痛,咬牙说道:“有一点疼。”
      高俭赞道:“无忌真坚强。咱们接着干,出了汗就不能歇着,一停下来会把人冻坏的。”
      两人合力,将两个绑成“人”字形的支撑架抬起,将底部放进刨好的坑里。
      “人”字形的支撑架的顶部,是一个小交叉。
      在顶部的交叉里,放一根横梁,将两个支撑架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屋顶的框架形状。
      把这个屋顶框架摆正,将四个土坑,用土填满、夯实,草棚的框架就固定了下来。
      然后,再在这个框架上,钉上横的檩条、竖的椽子,在外面铺上箔篱,箔篱上面铺上草栅,草栅上再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用泥巴粘上麦草。
      到了最顶部,也就是相当于屋脊的地方,涂上泥巴,再盖上瓦片,草棚的顶部就做好了。
      草棚的北端,从里层,到外层,也依次按照箔篱、草棚、麦草顺序,整个封了起来。
      草棚的南端,挂上一个可卷起的毛毡,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卷起或放下。
      草棚里面,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麦草,麦草上铺上毛毡。
      家仆们送来几案、被褥、书籍和文房四宝等物,摆设好以后,就是一间十分别致的书房。
      一间草棚搭下来,高俭和长孙无忌用了整整一天时间。
      中午,家仆送来午饭,所谓午饭也就是米粥而已,两人吃起来,觉得比山珍海味还要美味。
      一切收拾布置完毕,长孙无忌已经精疲力尽,浑身就像散了架一般,躺在铺好被褥的草棚里,他再也不想动了。
      高俭本想让他和送晚饭的家仆一起回庄园,又怕他路上被风吹着受了风寒,就留他在草棚里住了下来。
      夜幕降临,高俭在草棚里点起油灯,放下南端门上卷起的毛毡,与长孙无忌一起,合衣拥被而卧,虽不如升着火盆的家里暖意融融,但也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寒冷。
      高俭不禁感叹前人的智慧,按这世代相传的方法搭建的草棚,还真能够起到挡风防寒的作用。
      灯光如豆,夜静无声,身边的长孙无忌已沉沉地睡去。
      高俭帮长孙无忌掖了掖被角,有点可怜起这个才十岁的孩子来,暗恨自己狠心,竟然忍心让他手上带着水泡去刨土坑。
      但是,他瞬间又原谅了自己,他觉得这一切,还是为了长孙无忌好。
      严冬的旷野出奇地寂静,没有丝毫的声音。
      高俭突然觉得可怕的,并不是冬夜的寒冷,而是这无边的寂静。
      这才是第一天,还有七百天左右的时间在后面等着。
      他需要好好合计一下,今后守孝的漫长日子,该怎么度过。
      接下来的日子,长孙无忌并没有住在高氏庄园,而是和高俭一起,住在了高氏墓园的草棚里。
      每天家仆送来简单的饭食,两个人过起了读书隐居的生活。
      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世人的打扰。
      远离尘世间的各种欲望和诱惑,高俭和长孙无忌的内心,变得无比的宁静和专注。
      还什么比清心寡欲、离群索居、净心凝志思考人生,更能淬炼人的灵魂呢?
      在父亲墓前守孝的两年里,高俭纵览经史子集。
      以前曾经读过的书,也不断在他的内心深处净化、沉淀,然后再升华。
      豁然之间,他对历史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和思想。
      高俭一边做学文,一边指导长孙无忌读书。
      在这两年里,长孙无忌读完了《诗经》、《尚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最后又潜入到史书的大洋中。
      以史为鉴,用历史事件,去印证先哲们的至理名言,长孙无忌的心胸和眼界变得越来越宽阔。
      在他小小的胸怀中,却包容着宽广无边的大千世界。
      在这期间,京中发生了不少事,偶尔也有高俭的至交朋友来访,每每谈起朝中之事。
      只有这些时候,才会撩动他平静的生活,往往让高俭都心潮难平。

第三十一章 墓园守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