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章 童龀之年[1/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豆槐的小花,开了又谢了。
      开时,一树的淡黄。
      谢时,满地落英,飘撒如雪。
      高秋娘带着孩子们,在城南庄园一住就是两年。
      在此期间,长孙晟只是偶尔回来几次。
      最长的时间,也不过在京一两个月。
      长孙晟在京的日子,忙完朝中事务,就会来到这里。
      他亲自指导几个孩子练习武功,和丁占魁、高俭商讨几个孩子的培养教育。
      在长孙晟、丁占魁和高俭的悉心教导和培育下,李世民等人的武功和学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有《松肌开骨经》和《李家拳》内外两种功法的辅助,几个孩子的力量训练,取得明显的成效。
      四十斤石锁,在他们的手中,已如抛掷一颗泥丸一般轻松自如。
      每个人单臂,都有了不低于一百斤的实力。
      有了雄厚的力量作为基础,箭术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
      李世民虽然只有十一岁,但是拉开一百二十斤弓已是易如反掌。
      一箭射出,最远距离可达二百步。
      百步之内,所射羽箭可穿靶而过。
      由于有长孙晟亲自指导,几人的骑射技能也有所长进。
      李世民、长孙顺德和长孙湛技艺稍精。
      在奔驰的马上,百步之外射转动的箭靶,基本上都能射中靶心。
      长孙无忌和长孙鸿技艺稍差,但也胜过普通兵士。
      虽不能都能射中靶心,但也能箭箭中靶。
      看着孩子们这两年取得的进步,长孙晟倍感欣慰。
      在他长年不在家的情况下,几个孩子能够达到这样的成绩,丁占魁和高俭确实是费了不少心血。
      每当回京,长孙晟和丁占魁、高俭谈起几个孩子的武艺和学业进步,他都满怀感激之情。
      丁占魁、高俭则嫌长孙晟过于客气,把他们当成了外人。
      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会谈起时下的朝局。
      共同的感觉是,杨广这两年的所作所为,越来越离谱,与秦始皇晚年如出一辙。
      一是,不停到全国各地巡视。
      随从及甲士往往多达数十万,车驾如云,遮天蔽日,奢侈靡费,惊扰地方,实在是劳民伤财,百姓叫苦不迭。
      二是大兴土木,兴建宫室。
      杨广没有一天不在营建宫室。
      两京以及江都,苑囿亭殿虽然很多,但他遍求天下山川图册,亲自察看,以寻求名胜之地营造宫苑。
      先是在太原兴建晋阳宫,后又下诏在汾州之北,汾水的源头营建汾阳宫。
      大业三年七月,杨广下诏,征发丁男百馀万筑长城,西起榆林,东至紫河。
      当年八月,杨广的车驾从榆林出发,经过云中,沿着金河而上。
      随驾的士兵有五十余万,马匹十万,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到了太原,下诏营建晋阳宫。
      大业四年正月初一,杨广下诏,征发黄河以北各地一百多万人,开凿永济渠。
      引沁水向南到黄河,向北通涿郡。
      由于男丁不足,地方官吏不得不役使妇女充当苦役。
      当年三月,杨广再次出巡。
      车驾到达五原,从五原出塞巡视长城。
      征发壮丁二十余万人,从榆谷向东修筑长城。
      同时下诏,营建汾阳宫。
      大业五年正月,杨广从东都洛阳起驾,回到西京长安。
      任长孙晟为右骁卫将军,掌宫禁宿卫,分兵守卫皇城四面、宫城内外诸门。
      三月下诏,要向西巡视河右。
      刚刚回京两个月的长孙晟,又要随驾出行。
      他总觉着,这次出巡好像与以前不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临行之前,长孙晟与丁占魁、高俭两人,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
      除了谈到几个孩子的武功和学业,还谈了长孙、李、高、丁几家,未来的安危存亡。
      长孙晟认为,如果杨广不改弦易辙,不久恐将引发民变。
      暴民流寇所到之处,必将不得安宁。
      京师之中,有重兵守卫,当可保无虞。
      但是京城之外,就不得不早作打算,要加强家丁守卫,以防不测。
      长孙晟告诉丁占魁,要对所辖府兵勤加训练,军需器械要做好整备。
      一旦有事,才可随时应对。
      唐国公府在京畿之地根基甚厚,危急之时,要与李家做好联络,或可共渡危难。
      长孙晟久经世故,看惯了风云变幻,说出这些话来定有他的道理。
      丁占魁和高俭丝毫不敢疏忽,将长孙晟所说之言都牢牢记在心中。
      长孙晟走后的日子,城南庄园又再次远离了朝局的波涛汹涌。
      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外界的打扰。
      城南庄园依然是那么的安静、祥和。
      八岁的观音婢,每日所接触的,是书声、欢笑和田园的静馨。
      在高秋娘和丁娘子的倾心教导下,观音婢博览群书,广涉经史。
      她的思想和见识,明显和普通人家的女孩子有所不同。
      她比普通女孩子知道的更多,见解也更深刻。
      再加上兼习琴棋书画,气质上也越发显得高贵不俗。第六十章 童龀之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