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四章 可造之才[2/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理地道:“我是在给小阿婢办差。”
      这话更是让长孙炽一头雾水,问道:“给阿婢办什么差?”
      长孙顺德道:“也不知你如何当上了民部尚书?连这都闹不明白。”
      接着顿了一顿,“就是说,我是阿婢派过去的。”
      长孙炽感到奇怪,笑着问,“你会听阿婢使唤?”
      长孙顺德摆出一副认真的样子,“怎么不会?我以后还要跟着她混饭呢,这小阿婢可不简单!”
      说到这,长孙顺德向前探过身子,轻声而神秘地问长孙炽,
      “你难道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阿婢偏偏把我派过去?简直是深思熟虑,运筹帷幄。”
      长孙炽沉思了一会儿,道:“这人,选得是准,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了。”
      “连我都没有她考虑的周到,要不是你适时出现,我今日还真不好收场。”
      长孙炽感慨了一番,接着问,“阿婢是怎么找上你的?”
      长孙顺德便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一一向长孙炽说了。
      认真听完长孙顺德的讲述,长孙炽感叹,
      “我以前就说过,阿婢不是寻常女孩子,但还是超出了我的想像。”
      忽然,长孙炽仔细地端详着长孙顺德,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像发现了奇珍异宝,然后频频点头。
      长孙顺德见他神秘兮兮的,有点莫名其妙,不免疑惑,
      “正在说阿婢,你这么奇怪地看着我做什么?”
      长孙炽确实有新的发现,他发现长孙顺德是一个人才。
      以前,长孙炽总是逗他,把他当成一个调皮的小孩子看待。
      从他今日的表现来看,长孙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小阿弟。
      他发现长孙顺德不仅武艺出众,而且有勇有谋,处事果断,还有过人的领导才能。
      想到长孙家族和唐国公府结盟的事,长孙炽觉得长孙顺德将来可以成为观音婢和李世民强有力的助臂。
      他又将身子向前倾了倾,双肘支在案上,两目蕴含深意地看着长孙顺德,轻声问,
      “顺德,你说,我们长孙家族为什么能长盛不衰?”
      这次,长孙炽改变了语气,话语中不再有戏谑的成分。
      长孙顺德不太好读书,也不是一个能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问题的孩子。
      就是说,他虽然聪明,但是有点浮飘。
      对于像长孙家族未来兴旺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他还真没有认真思考过。
      长孙顺德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搪塞道:
      “有你们这些做阿兄的撑着,哪需要我这个毛头小子来操心?”
      长孙炽却板起脸,露出责备的神情,
      “好男儿,要想着做大事。你总不能当一辈子小孩头,早晚要当家理事。”
      见长孙炽语重心长和自己说话,长孙顺德也沉静下来。
      他谦虚地问,“阿兄教我,以后应该怎样?”
      长孙炽坐直身子,一板一眼地道:
      “我觉得长孙家族长盛不衰,是因为能够做到培养后辈、审时度势、择善结盟。”
      “说到培养后辈,你有没有发现,长孙家族每一代都英才辈出?关键是我们注重年轻子弟的培养。”
      “开设家族学馆,重视品德教育,做到文武兼修。每代青年人当中,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出现。”
      “你们年轻的孩子中间,我发现你和辅机都是可造之才。振兴长孙家族的重任,将来必落在你们两人身上。”
      听到说自己将来要担起家族重任,长孙顺德忙摆手道:“阿兄有点高看我了。”
      长孙炽觉得,还得好好点拨他一下,不能让这个好苗子以后长歪了。
      他继续说道:“当然,现在来说,你们还难堪大任,你是偏于粗犷,辅机偏于文弱。”
      “我现在单单说你,你还需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这样才会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格局。”
      “要多想一想国家的事情,家族的事情。这样的胸怀就会更加宽广,追求就会更加远大。”
      长孙炽眼光精准,一下就点到了长孙顺德的短处。
      他更是口服心服,虚心接受道:“以后顺德会认真读书,决不会令阿兄失望。”
      这就是说服人的技巧。
      《鬼谷子》捭阖篇中说:言善以始其事,言?阂越K其?。
      意思是说,要想劝说别人去做某事,就要让他明白,做此事的好处;要想阻止别人做某事,就要让他明白,做此事的坏处。
      道理浅显易懂,能够巧妙运用的人却不多。
      “再说审时度势。”长孙炽接着道。
      “近百年来,皇权频繁更迭,官场沉浮不定。”
      “无数显贵之家,昨日还是权势熏天,今日便大厦倾覆,亲人子孙或暴尸街头,或变身为奴,昔日的荣华成过眼烟云。”
      “为何会如此?乾卦有云:亢龙有悔。”
      “是有些人不知道盛衰的转变,不知道度势进退。”
      “只所以让你多读书,是因为通过历史,你可以借鉴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可以看清当下的局势,这样才可以避祸消灾。”
      “富贵难求,得势不可忘形,失势不必气馁,依势而行,方可长保兴盛不衰。”

第七十四章 可造之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