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一章 晓之以理[2/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三兄,我还有一事想问你。”
      长孙无宪抬眼看着观音婢,“阿婢你说。”
      观音婢问,“是否你让朱刚带酒进府?”
      长孙无宪道:“是的。”
      观音婢定定地看着长孙无宪,“三兄,你说该如何处置于他?”
      长孙无宪还未说话。
      贺兰氏抢过话头,恨恨说道:“这样怂恿主子学坏的贱奴,打死也是活该。”
      “三娘,你就让二兄按家法处置吧。”
      长孙无宪嘴动了动,本来想说些什么,但看到贺兰氏生气的样子,只好作罢。
      他没在吭声,等于默认了贺兰氏所说的处置办法。
      观音婢笑了笑,“那就听三嫂的。”
      到了此时,观音婢运用所学,用真情说服三兄、三嫂,以自己微薄之力维护了家里的和谐与安宁。
      首战告捷,旗开得胜,观音婢心中充满喜悦。
      不但通过实战验证了书中所学,还拉近了与三兄、三嫂的感情,也帮母亲解决了棘手问题。
      一举多得,观音婢心中怎不高兴?
      和兄嫂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说起话来就倍感亲近。
      她又和长孙无宪、贺兰氏商量了何时送长孙清到城南庄园习武。
      关于长孙清的读书问题,观音婢也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她说城南庄园离长孙家族墓园只有两里路,可让四兄长孙无忌进行辅导。
      长孙无宪夫妇也认为这样最好。
      三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观音婢这才告辞,回上房去找母亲。
      带着成功的满足。
      带着兄妹亲情得以修复的喜悦。
      观音婢来到上房院子,向高秋娘汇报整个事情的处置情况。
      进了东耳房,观音婢看到母亲正坐在罗汉床上看书。
      她走到高秋娘跟前,叉手屈膝施了一礼,“阿婢见过阿娘。”
      高秋娘放下手中的书,莫名其妙地看着观音婢,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以前,阿婢见自己行礼吗?
      高秋娘在心中问自己。
      好像曾经向自己行过礼,但已经记不起在什么时候。
      今日的阿婢有些反常。
      高秋娘莫名其妙地上下打量着观音婢,
      “你这又是在作什么妖,竟然向阿娘行起礼来?”
      此时的观音婢其实是激动异常。
      按照以往,她应该已经扑到高秋娘的怀里,得意忘形地咯咯笑着,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了。
      但是这次她没有,想以另外一种形式,来为自己的成功进行庆祝。
      观音婢强压内心的激动,一本正经地说道:
      “阿娘昨日不是刚教训过阿婢,要沉得住气,遇事要稳如泰山,宠辱不惊吗?”
      “阿婢决定谨尊母亲教诲,以后再也不敢喜怒于形了。”
      高秋娘也不说让观音婢坐下,问道:“你是刚从三兄院中出来吧?”
      观音婢平静地接道:“是的。”
      高秋娘心中已明白十之八九,她微微一笑,
      “现在,我来说一下你是喜是怒,是忧是悲。”
      “你刚从三兄院里出来,到我这里做出反常举动,说明你是有心戏耍阿娘。”
      “你既有心思戏耍阿娘,说明你心中有高兴之事。”
      “如果你心中不快,哪里还有心思搞出这等怪事来?”
      “由此,阿娘可以推测,你现在心中正在高兴。”
      “定是劝说你三兄之事非常成功。你说是也不是?”
      此时,观音婢再也按捺不住。
      她一下就扑在高秋娘的怀里,差点将高秋娘推仰在罗汉床上。
      高秋娘用手向后撑了下,方才坐稳。
      观音婢连鞋子也不脱,就爬上罗汉床,偎在高秋娘的怀里。
      高秋娘抚着观音婢的头,说道:“让阿娘说中了吧?这叫察言观色。”
      观音婢将身子向后挪挪,和高秋娘转了个对脸,满脸兴奋,欢快地说道,
      “果然被阿娘猜中,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高秋娘看着观音婢问,“说说,情况如何?”
      观音婢便将事情的整个过程,详详细细地向高秋娘说了,边说边解释用了《鬼谷子》中的哪一篇,受哪一句话的启发。
      高秋娘边听,边对观音婢所做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评价,并投以赞许目光。
      最后,她对整个过程的评价是,计划周严缜密,实施有条不紊。
      最大的亮点是:
      运用对胡娘的亲情,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投入真实的兄妹之情,赢得了兄嫂的信任。
      为人设身处地着想,策反了三嫂贺兰氏。
      解决兄嫂最关心之事,稳住了他们的心。
      高秋娘感叹,“阿婢长大了,能够帮阿娘做事了。”
      然后,面容一整说道:“这次事情办得不错,但不能骄傲。”
      “这等小事与以后人生的大风大浪相比,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
      “将来,你所做出的许多决定,有可能要牵涉到个人的生死,几个人的生死,也可能是成百上千的人的生死,所以不可不慎。”
      观音婢坚定地点点头,表示理解母亲的话中之意。
      观音婢的情绪稳定之后,又重新变得冷静而理智。
      她对高秋娘道:“阿娘,我们如今是否该考虑一下今后之事。”

第八十一章 晓之以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