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五章 亲迎礼成[1/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天快要擦黑的时候,听到大门外吵闹声大起。
      丁娘子对观音婢说道:“迎亲的来了。”
      观音婢问她,“外面因何吵闹?”
      丁娘子看着观音婢笑,“这叫催妆,他们喊的是:新妇子催出来。是催着你快点出去呢?”
      观音婢接着问:“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出去?”
      丁娘子打趣观音婢,
      “哪能呀?新娘子出嫁要摆一摆谱,拿一下架子。”
      “你这样快就出去,别人会说你是急着要和郎子走。”
      “还要再等上一会儿,给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这边丁娘子劝观音婢要稳住。
      内院之中,女眷们却开始跃跃欲试了。
      一个个拿着棍棒、扫帚,摩拳擦掌,笑闹着准备将李世民痛打一顿。
      大门外,迎亲的车队已经到达。
      门口并排停着两辆黑色带厢犊车,后面从车五十辆,整个车队浩浩荡荡,占了永兴里大半个街道。
      上百号人围着厢车向府内高喊“新妇子催出来”。
      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李世民头戴爵弁,上穿黑色上衣,下穿镶有黑边的绛色下裳,站在人群前面。
      众人喊了有片刻工夫,府门才从里面打开。
      长孙敞身穿黑色礼服,从大门内走出。
      催妆的人群停下喊声。
      李世民连忙上前,高声和长孙敞搭话,
      “唐国公府李世民,依照贵府左骁卫郎将长孙敞之命,于今日成婚,在下前来迎亲,请予准允。”
      长孙敞揖让,“长孙敞已恭候多时,李郎君请随在下入府。”
      长孙敞和李世民互相见礼,然后请李世民入府。
      长孙敞在前,李世民抱着大雁在后面跟随。
      在婚姻六礼之中,五每个步骤都需要用大雁作为礼物。
      因为大雁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最重感情的鸟。
      古人利用大雁这个习性,把它作为聘礼,暗喻夫妻两人可以白头到老。
      这是一种美好的喻意,所以在中国的婚俗之中,但一代代传承下来。
      所以,在迎亲之时李世民就抱着一只大雁。
      李世民跟随长孙敞进入府门,一起走向二门。
      前来迎亲的人,和长孙将军府家仆,见李世民和长孙敞进入府中,连忙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要将所有嫁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装上迎亲的车辆。
      李世民跟随长孙敞进了二门。
      府中女眷早已持木棒、扫帚等候,纷纷追打李世民。
      那些女眷皆是观音婢的至亲至近之人,哪里舍得真打李世民。
      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木棒打在身上如搔痒一般。
      李世民只顾前行,也不避让,径直走到内院前厅阶前。
      这时众女眷才停止追打。
      两人在阶前站住,长孙敞面向西,李世民面向东
      长孙敞和李世民再次想互施礼。
      然后长孙敞进入前厅,李世民也随后跟着进入厅内。
      前厅内观音婢面南而立。
      丁娘子站于观音婢右侧。
      奉书、执棋、侍琴和展画,四个随嫁的婢女站在观音婢身后。
      长孙敞面朝西站于东边,高秋娘面朝东站于西边。
      李世民进厅,将雁放于地上,面向北行礼拜了两拜,叩头在地。
      也不说话,然后站起退出前厅,到庭院中等候。
      长孙敞上前,谆谆告诫观音婢,
      “此去非比家里,当敬慎行事,早晚要遵舅姑之命。”
      观音婢频频点头,恭恭敬敬向长孙敞施礼。
      口中轻声应道,“叔父放心,阿婢记下了。”
      听完叔父教诲,观音婢已是泪眼盈睫,转向母亲屈膝施礼。
      高秋娘上前帮观音婢整了整礼服,为她结上五彩丝绳,系好佩巾。
      眼看女儿就要嫁人,从此之后再不会日日守在眼前,冷热饥饱都要自己打理,高秋娘心中有万分的不舍。
      但女儿已长大,总不能一直把她留在身边,母女再是不舍分开,也终归有这一天。
      高秋娘有千言万语嘱咐的话要说。
      但声音哽咽,泪水已止不住地流下来,再多的话语只说出了一句:
      “你记住要勤勉谨慎,家内之事,早晚不违夫命。”
      说完此话,高秋娘再也控制不住,转过身去,不再看观音婢。
      抽噎着道:“你可以放心走了。”
      观音婢本来还有告别的话要说,见母亲转过身去,含泪伫立,不愿挪动脚步。
      丁娘子对观音婢道:“走吧。”
      观音婢叉手屈膝向高秋娘施礼,忍住悲声辞别,
      “阿娘,阿婢走了。”
      丁娘子扶着观音婢走向前厅大门。
      到了门口,观音婢再次停下脚步,回望嘤嘤哭泣的母亲。
    &n

第九十五章 亲迎礼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