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零九章 妾室人选[2/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覃兰和侍琴问道,
      “说吧,大郎君院里,是谁将这些事都告诉了你们?”
      覃兰坐直身子,专注地望着观音婢,答道:
      “是碧月,她和霁雪、晴虹,都是一起跟着郑娘子嫁过来的婢女。”
      观音婢接着问,“她都告诉你们些什么事?”
      这次,覃兰终于得到观音婢的允许,有了将事情全部说出来的机会。
      关于李建成选侍妾之事,便如泉水一般,从她的口中涓涓流出。
      世族之家的男子,成婚之后不纳妾室者,基本上没有。
      就是说,世族之家已婚男子,或多或少都有侍妾。
      而嫡妻在出嫁之时,随嫁的贴身侍婢,以后都有被收为侍妾的可能。
      既然丈夫早晚少不了纳妾,嫡妻也乐于将自己的贴身侍婢,选作丈夫的侍妾。
      这样知根知底,关系就更容易相处一些。
      所以,当郑观音有孕在身以后,就主动帮李建成张罗选侍妾之事。
      霁雪和晴虹就成了主要的人选。
      在选谁合适的问题上,郑观音就征求乳娘陈妪的意见。
      陈妪给郑观音分析,最好选霁雪。
      她的理由是,霁雪人比较温顺,也比较本分。
      将来霁雪成了李建成的侍妾,会更听话一些,不大会和郑观音争宠。
      而晴虹人比较精明,性格比较要强,怕她成为侍妾以后,会变得不本分起来。
      虽然说,作为世族之家的嫡妻,不怕侍妾和自己争宠。
      嫡妻收拾不知分寸的侍妾,就如同捻死一只蚂蚁一般轻巧。
      但这毕竟是一桩麻烦事,不小心还会脏了自己的手。
      特别是这侍妾迷住了丈夫的心窍,或者是生下了孩子,再处置这个不听话的侍妾,就有可能伤了与丈夫之间的感情。
      因此,嫡妻在为丈夫选侍妾时,还是多斟酌一下为好。
      郑观音在听取了乳娘陈妪的意见之后,就和李建成商量,决定将霁雪纳为侍妾。
      观音婢听完覃兰的叙述,叹道:
      “四郎君那院刚好了几日,这下又该轮到大郎君院里不安宁了。”
      覃兰疑惑地问观音婢,
      “三娘如何知道大郎君院里会不安宁?”
      “晴虹应该不敢因此生事吧?”
      观音婢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人心,她为覃兰、侍琴推测,
      “晴虹即使不敢明着生事,暗中也会愤愤不平。”
      “如果晴虹知道,陈妪在中间所起的作用。”
      “郑娘子随嫁过来的人便会有一番内斗。”
      覃兰已体会过观音婢料事的准确,就央求观音婢,
      “三娘,你给我们讲讲,为何会这样?”
      奉书和执棋也对大郎君纳妾的事比较好奇。
      她二人也搬了胡床坐下来,和覃兰、侍琴听观音婢说这样推测的理由。
      观音婢问覃兰,
      “你说,碧月为何知道,陈妪曾向郑娘子建议?”
      覃兰摇摇头,“这可不好说。”
      观音婢分析,“碧月知道这事,可能有两种途径。”
      “一是,陈妪为了向其他人炫耀她在郑娘子跟前的地位,自己亲自向外说的。”
      “二是郑娘子不小心向外说露了嘴。”
      “我觉着,第一种情况可能性大些。”
      覃兰听了观音婢所说的两种情况,也认为陈妪向外说的可能性大。
      “郑娘子说露嘴,哪会有这么详细?”
      观音婢接着一步一步往下推。
      “碧月知道后,守不住秘密,然后告诉了你们。”
      “你们想一想,最后晴虹会不知道吗?”
      “晴虹知道后,定会想法要报复陈妪。”
      “陈妪受到报复,有可能会查谁向晴虹透的信。”
      “如果真如我说的这样,这些人岂不会内斗起来?”
      覃兰等人听了观音婢的分析,仔细想想,还真是如她说的那样。
      奉书插话道,“要真像三娘说的那样,几个人撕来扯去,岂不成了一团乱麻?”
      观音婢分析完,告诫覃兰、奉书等人,
      “你们给院里的人私下交代一下。”
      “这段时间要少往西院跑,尽量不要和西院的人多接触。”
      侍琴好像不太明白,问观音婢,
      “三娘,为何要这样?”
      观音婢给她解释,
      “西院正是多事之时,如果真正斗起来,要防止别有用心之人,说有我们院里的人从中挑唆。”
      “所以,我们就远远地看着,这叫静观其变。”
      覃兰笑着打趣,
      “三娘,我们这是不是袖手旁观?”
      “或者说难听一些,是隔岸观火?”
      侍琴抿嘴笑道:“那也比让人说煽风点火要好。”
      观音婢见她二人说笑,佯装嗔道:
      “我们哪有你二人说的那么不堪?”
      “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时机未到。”
      她想起郑观音的真诚与善良,发自内心地对覃兰几人道,
      “郑娘子那么良善,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时机成熟之时,我们还是要帮郑娘子一把。”
      奉书附和观音婢,
      “三娘说的是,郑娘子那么好,我们怎忍心让她作难?”
      “可是,我们如何帮她?”
      覃兰也问,“何时才是时机成熟之时?”

第一零九章 妾室人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