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一四章 怀才遭忌[2/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待李世民坐定,家僮为他斟上一盏解暑汤。
      李世民单手接过,放在身边。
      王?面带微笑问李世民,
      “听说二郎君在花园中读书,今日怎会有空到客舍来转转?”
      李世民笑着找了个理由,将天气抱怨了一通,
      “天这样热,哪里有心思读书,不被热晕就不错了。”
      “所以就来和各位凑凑热闹。”
      王?随声附和,“也是,这天真热。”
      “再过半个月,等立了秋,或许会凉快一些。”
      李世民看看众人,见他们或坐或卧,懒懒散散的样子,
      笑着问道:“各位在聊何事?”
      杨文干慢慢摇着扇子接道:
      “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也没有固定的章法。”
      王?知道李世民刚从涿州回来,就聊起皇帝征辽的话题。
      他问李世民,
      “二郎君刚从涿州回来,你认为这次辽东战况会如何?”
      李世民想了想,答道:
      “我回来之时,皇帝刚赴辽东不久。”
      “后来就发生了杨玄感叛乱,如今辽东战事或许已停战。”
      杨文干认为,杨广不会停下辽东战事,
      “近几年各地变乱四起,许多地方聚众闹事的多达数万人。”
      “在此情况下,皇帝仍于年初,下诏再征辽东。”
      “他岂会因为多了一个杨玄感,而放弃征辽?”
      李世民则与杨文干的看法不同,他认为
      “近几年,各地聚众变乱,多在离长安、洛阳遥远之地。”
      “所行多是打家劫舍,很少有贼攻城掠地。”
      “他们其实只是为求活路造反的草寇,成不了大事。”
      “而杨玄感不同,他与朝中重臣多有联络,起兵之处又在皇权心腹之地。”
      “一旦攻下东西两京,众臣家眷皆在此处,辽东随驾征辽之人几有可能哗变。”
      “因此说,各地变乱是疥癣之疾,杨玄感举兵是心腹之患。”
      “皇帝必停辽东战事,回兵来救东西二京。”
      王?看着只有十几岁的李世民侃侃而谈,心中不禁暗暗称奇。
      他以前也曾李建成等人谈过辽东战事。
      李建成等人的见解,都没有李世民认识如此深刻。
      他注视着李世民,见李世民坐在那里庄重沉稳,见解精辟。
      这哪里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王?在心中暗自将他与李建成比较。
      李建成看上去更忠厚老成一些,面相中透着和善和宽容。
      李世民看上去则显得英武睿智,沉稳刚毅。
      经过一番比较,王?心中不由产生出一丝忧虑。
      他在想,这个李世民将来会否威胁到李建成的地位。
      但转念又一想,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李世民毕竟比李建成小太多,既使再过十年,他也才二十四五岁。
      到那时李建成已经是羽翼丰满,李世民基本上没有挑战李建成的可能。
      王?想再观察一下李世民,他夸赞李世民,
      “二郎君真是见解非凡,对局势的推理分析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李世民自谦道:“先生谬赞,哪里说得上见解非凡,世民只是据实推测而已。”
      王?趁势问李世民,
      “二郎君觉得,这次杨玄感举兵叛乱是胜是败?”
      李世民没有想到王?是在试探他。
      他没有丝毫戒心,在心中想了一想,继续分析,
      “杨玄感在中原起兵,无险可守,没有牢固的根基。”
      “起兵之后,本当不可恋战,应趁长安空虚,直取皇都,守函谷,据潼关。”
      “而今却兵围洛阳,面对坚城,自己无险可据。”
      “一旦朝廷援军到来,这此新集结的乌合之众,必将倾刻瓦解。”
      他最后补充,“只要皇帝暂歇辽东之战,回兵救援,杨玄感必败。”
      听完李世民对杨玄感举兵的分析,王?再不敢小看李世民。
      他已深深感觉到,将来李世民对李建成,必是巨大的威胁。
      王?年轻时,受他叔父王?的影响很大。
      王?曾经扶佐故太子杨勇。
      杨勇被废后,王?又被汉王杨谅重用,作为咨议参军,参与谋反,兵败后自杀。
      王?因为王?的缘故受到牵连,不得不四处逃亡。
      因此,他对杨广和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深恶痛绝。
      王?认为,隋朝只所以走到今天,隋文帝杨坚废长立幼,是一切致乱的根源。
      现在,他看到李世民才华横溢,英武不俗。
      王?不由担心,李家将来会不会走上同样的路。
      假如李渊不去争天下还好些,李世民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开创自己的事业。
      假如李渊取得了天下,就要选一个儿子作为储君。
      到了那时,李世民必是李建成的有力竞争对手。
      王?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轻摇羽扇,笑看着李世民,
      “二郎君才智非比常人,所谈见解就如同登高望远,一切尽收眼底。”
      “真是英才难得,将来必将成为你父兄,开创基业的左膀右臂。”
      王?此话,看着是在夸李世民。
      实际上,他别有用心。

第一一四章 怀才遭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