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二七章 潜龙出渊[2/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举妄动。”
      “如今仍以积蓄力量,静观待机为宜。”
      事实上,即使李渊不作交代,李建成自己也没有起事的魄力。
      从他的个性来说,李建成一切事情都不会自作主张。
      遇到大的事情,他都会一再向李渊请示。
      窦氏夫人在世时,大事都是有母亲替李建成拍板决定。
      现在母亲不在了,他就按李渊指示的去办。
      从河东的情况来说,一切还处于空想阶段。
      根据目前的情况,根本不具备起事的实力。
      这些年李建成只是笼络了王?、韦挺等几个有用之人。
      其它方面,比如兵员、军械、物资等等,都根本没有着落。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起事,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况且有王?在李建成身边,他老成持重,处处小心谨慎。
      做任何事都是瞻前顾后,思了再思,想了再想。
      王?断不会怂恿李建成草率从事。
      一切交代完毕,李渊带着李世民、观音婢离开河东,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通义里唐国公府,观音婢和李世民住进新婚时住的院子。
      李渊因路上感了风寒,回到府中便病倒在床。
      太医署盛医师过来看过,说没有大碍,只需喝上几剂汤药便可痊愈。
      偏偏这时,河东传来噩耗。
      李渊的三子李玄霸,突患急病,不治而亡。
      爱子突然去世,李渊悲痛欲绝,悲病交加,竟然一病不起。
      作为卫慰少卿,李渊主要负责宫中祭祀、礼仪。
      年节将近,宫中事多,但他也无奈,只得告假在家中养病。
      李渊有病在身,不能进宫参谒。
      李世民、观音婢见父亲有些心灰意懒,便日日侍奉在病榻前。
      给李渊讲些高兴的事情,希望能够缓解他的失子之痛。
      在两人的精心照顾下,李渊的病情和心情才日渐好转。
      一日,李渊的二姊,右骁卫将军王严的夫人,来府中探病。
      她告诉李渊,女儿从宫中传出话来,说皇上对李渊似有不满。
      李渊的甥女王氏,深得杨广宠幸,被杨广封婕妤。
      杨广多日未见李渊进宫觐见,就问王婕妤,
      “李渊为何多日未上朝?”
      王婕妤回禀杨广,
      “听说舅父染了风寒,在家中养病。”
      杨广当着王婕即的面,埋怨李渊,
      “朝中多事,作为从兄亦不能替朕分忧。”
      “这种人还是死了最好。”
      王婕妤怕舅父李渊因此获罪,就让人捎出话来。
      李渊的二姊听到女儿送出来的消息,急忙来到唐国公府来见李渊。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十分惊惧。
      他那颗心恢意懒的心,立刻警醒起来。
      自已获罪事小,李渊怕的是连累儿孙。
      当时正好李世民、观音婢在旁侍奉,待二姊走后,他便和两人商讨如何应对。
      李渊告诉李世民和观音婢,近几年朝中诸事不顺。
      杨广三征高丽,毫无胜绩,却激起天下大乱。
      全国盗贼蜂起,地方官吏无力剿灭。
      最让杨广心悸的是杨玄感叛乱,牵连朝中多位重臣高官。
      如今杨广对大臣猜忌甚深,动辄加以惩罚杀戮。
      朝中众臣无不小心翼翼,唯恐触怒杨广。
      李世民长期幽居河东,对朝局之事不甚了解。
      他就问李渊当今天下之势,与各地贼众变乱情况。
      李渊介绍,如今天下乱局已定,隋朝危在旦夕。
      上谷的魏刀儿、东郡韦城翟让、贝州漳南窦建德皆聚众不下十万。
      其余诸贼聚众上万者,更是不可胜数。
      北塞突厥,在启明可汗去世后,其子始毕可汗也是蠢蠢欲动。
      杨广虽屡屡下诏,命地方官吏剿贼,但各地叛乱却愈演愈烈。
      听过李渊介绍,李世民心中焦急。
      他对李渊道:“阿爷,我们起兵之事已是迫在眉睫。”
      “否则,待诸贼日益坐大,即使大隋灭亡,我们也无力与诸雄相争。”
      两年之中,妻子窦氏,爱子玄霸先后过世。
      李渊感叹人世无常,争夺天下之心也有所减弱。
      李渊顾虑重重地向李世民说明厉害,
      “举兵起事,岂是儿戏。”
      “仓促起兵,等不到与诸雄相争,就可能被官军剿灭。”
      “杨玄感就是前车之鉴。”
      “起兵事败,连累无数人跟着一起丢了性命。”
      “如今各项筹备,连暗中进行都不行。”
      “稍有大的举动,消息就可能外泄。”
      “一旦事发,还未举事,就会被朝廷抄家灭门。”
      杨玄感兵败之后,血淋淋的教训,基本上浇灭了李渊谋取天下之心。
      如今李渊似乎已无斗志,指望李世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他心劲再高,也是力不从心。

第一二七章 潜龙出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