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三五章 回府省亲[2/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书“长孙府”。
      到了府门前,李世民看着观音婢笑道,
      “看起来长孙佐郎的府邸还真是气派。”
      听李世民这样说,观音婢有些不高兴,她反唇相讥,
      “难道只许你们唐国公府建高门大院,我们长孙家只配住草棚?”
      李世民见观音婢生气,连忙讪笑陪罪,
      “小生只是无心之言,不想却冒犯了我家小娘子,还望小娘子念小生年少无知,口无遮拦,不要怪罪。”
      说罢,在马上向观音婢拱拱手。
      观音婢两年多未回娘家,哪里容李世民拿自己娘家开玩笑?
      李世民虽然陪罪,她依然一脸的不高兴,不再理李世民。
      李世民还想找话再哄观音婢,这时看到长孙无忌已出了府门在阶前等候。他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不用再哄了,她总不能见了两年未见的四兄,还板着一张脸。
      李世民下了马,将马缰递与前来迎接的家仆,然后走到观音婢乘坐的马前,将观音婢扶下马。
      两人走到府门前与长孙无忌见礼。
      三个人寒喧过后,直奔内院前厅。
      前厅内,高秋娘和长孙无忌的新妇陆氏已在厅内等候。
      李世民、观音婢进入前厅,分别与高秋娘、陆氏见礼。
      因为观音婢是第一次和四嫂陆氏相见,她用一副玉琢作为新人见面之礼。
      陆氏谢了观音婢,几人各自就坐,观音则在中间榻上,坐在高秋娘身侧。
      母女二人两年多时间未见,也不管将其它人凉在当场,只顾叙别后之情。
      高秋娘拉着观音婢的手,将她上上下下仔细观看。
      她发现自己的女儿又长高了不少,神情上却没有少妇的神色飞扬,依然如少女般娴静端庄。
      观音婢见了母亲仍然如小孩子一般,腻腻歪歪,还想贴在高秋娘身上。
      高秋娘心中奇怪,观音婢、李世民成婚已是两年有余,为啥观音婢的身子还没有一点动静?但是当着李世民和儿子、儿妇的面,她又不好过问,想着待会儿母女说体己话时,再问一下其中的原因。
      母女二人亲热了一阵,高秋娘怕冷落了李世民,就和李世民搭话,说起起窦氏夫人不幸故去之事。
      回忆以前与窦氏夫人一起相处的往事,又谈到当年如何为李世民、观音婢定下婚约,高秋娘感叹世事无常。
      窦氏夫人的音容笑貌仍在,如今竟是天人两隔,高秋娘心中不胜唏嘘,眼中止不住流下泪水。
      李世民不忍高秋娘因母亲的事伤感,和观音婢一起再三劝慰,高秋娘才拭去泪水,脸上重新换上笑容。
      几个人又聊了会儿唐国公李渊的现况,高秋娘要和观音婢回上房,聊女人们之间的话题,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就暂到外院书房,叙兄弟别后之情。
      李世民问起长孙顺德,长孙无忌告诉李世民,自去年长孙顺德应征到辽东之后,就再没有他的消息,至今不知是死是活。
      两人推测,长孙顺德机智多谋,定不会有什么意外,估计是为逃避官府追责,隐姓埋名躲藏在什么地方。
      李世民将自己和父亲李渊的打算,也告诉了长孙无忌,要长孙无忌保守秘密,要他提前做些打算,一旦举兵事起,长孙家族也好形成呼应之势。
      长孙无忌让李世民放心,他不会在京城长住,过段时间就会去新丰老庄,将以防备盗贼为名着手训练庄丁,同时会嘱咐长孙鸿、长孙湛兄弟也做些准备。
      至于说长孙家族的其他人,长孙无忌也有相应的安排。
      长孙敞和长孙无逸,他二人在朝中做官,现在不便和他们说这些事情,到了举事之前,再和他们商议也不迟,到时候他们定会审时度势,跟着响应。那时由叔父长孙敞出面登高一呼,所有族人定会群起跟从。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有许多话要说,观音婢和高秋娘也有更多贴心的话要谈。
      一家人用过午膳,李世民和观音婢也没有要走的意思。
      几人又分成两处,聊各自关心的事情。
      眼看夜禁将起,李世民和观音婢也来不及再用晚膳,不得不匆匆辞别高秋娘和长孙无忌,回到唐国公府。
      脱去孝服之后,成了自由之身,李世民本打算带观音婢出府到处逛逛,但正值七月,外面骄阳似火,能将人晒出油来,李世民和观音婢只好作罢,躲在唐国公府花园之中,找了个清凉的地方,继续研读《尉?子》和《孙子兵法》。
      进入八月,秋意渐凉。
      忽一日,屯卫将军府送来征召的军贴,有紧急军情,命屯卫将军府武卫李世民,即日到屯卫将军府报到。
      李世民也不知何事,立即着戎装,骑马到屯卫将军府,拜见屯卫大将军云定兴。

第一三五章 回府省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