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四四章 仇人相见[1/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世民、观音婢和刘弘基三人离开石壁寺,观音婢提议下山之时步行。
      陆峥等人便在后面牵马跟随。
      三人缓步而行。
      此时,心境才从石壁寺肃穆的氛围中解脱出来,说话也随便了许多。
      观音婢放松了心情,开始和李世民谈论净土修行的奥秘。
      观音婢问李世民,“你说,净土修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信众?”
      李世民想了想,看着观音婢回答,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简单易行。”
      “你想一想,有几个普通百姓是识字的,拿一篇经书让他们读,有几人能认全其中的字?更不要说理解它的经义了。”
      “再一个,这世上人多,能够讲经的法师却很少,佛经的教义无法让更多的人理解,就难吸引到更多的信众。”
      “而净土修行则不同,它仅仅只需要让信众记住‘佛法无边这个简单的词,告诉信众,只要一直念‘阿弥陀佛,佛法就会发挥无上威力。”
      “念得多了,就会在人的心中行成一种执念。”
      观音婢听了李世民的解释,认为他的很有道理,她自己也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观音婢对李世民道,“我已想明白,为何净土修行会发生效力,会摒除人们心中的欲望和烦恼。”
      李世民抬手,用手指在观音婢额头上点了一下,笑着打趣她,
      “就你喜欢刨根问底,啥事都要问出个究竟。刚才在寺里,我还真怕你将道绰法师问住。”
      观音婢忽然咯咯地笑了起来,
      “我现在在想,道绰法师要是被问住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一脸呆愕,张口结舌的样子?”
      说完,观音婢看着李世民,露出调皮的样子,好像刚刚做了一个恶作剧。
      李世民看着观音婢美滋滋,自我陶醉的神情,奚落观音婢,
      “你心中尽是痴想,道绰法师是得道高僧,岂能被你问住?像你那样的问题,他不知已在自己心中,问了自己多少回。”
      观音婢见李世民只顾和自己打叉,也不问自己有何新的发现,就生气地不再理李世民,一个人径直往前走去。
      刘弘基看两人正说笑着,忽然观音婢就耍起小脾气来,暗笑女孩子的心事阴晴不定。
      他笑着对李世民道,“二郎君,长孙娘子生气了,你还不快追上去哄哄。”
      李世民对观音婢极为了解,微笑着道,“没事,她是假装生气,一会就好了。”
      观音婢独自走了一会儿,在路边折了一根树条,边走边抽着路边的枯草。
      见李世民不追她,就停了下来,又用树条拨弄山石缝中,刚发出新芽的小树。
      待李世民和刘弘基跟了上来,撒着娇问李世民,
      “我说我发现了净土修行的奥秘,你到底听不听?”
      李世民不敢再打叉,他知道如果再不将观音婢的话当回事,这次她会真生气。
      李世民陪着笑脸,一副讨好的样子,连连说听,
      “我们急着听阿婢有何高见。”
      观音婢见李世民认输,脸上又绽出会心的微笑。
      她认认真真地道,“净土修行的奥秘,是用‘佛法无边这个意念,占据了信众的所有心神。”
      “它让人不去思、不去想。”
      “不去想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不去思如何靠自己的努力去想办法解决,坚信佛法的强大威力可以改变一切。”
      “不想,就会忘记所有的苦痛;不思,就会远离所有的烦恼。”
      李世民感慨万千,“这的确是让人解脱之法,既然付出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改变现实,还不如劝人听天由命。”
      “就好像家奴,不想被主人驱使,这可能吗?能够逃脱的可能,恐怕也只有死。”
      刘弘基也感叹,“枉与命争,徒增烦恼,不如逃避于虚妄的佛学教义之中。”
      观音婢对李世民和刘弘基道,
      “我有一个比喻,你们看是否恰当?”
      “净土修行的‘阿弥陀佛,就如一把巨大的伞。天上无数的雨滴,就如同人世间的诱惑、欲望和烦恼,它们都被‘阿弥陀佛,这把巨伞所遮挡。”
      “伞下不被雨滴打湿,就是一方净土。”
      李世民听观音婢讲完她的比喻,不由赞道,
      “这比喻再贴切不过!”
      他惊讶地看着观音婢,“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观音婢诡谲地神秘一笑,
      “他们心中装的只有‘阿弥陀佛,是为了让人不去思考。”
      “我学的是《本经阴符七术》,是专心致志去思考,想得越深越好。”
      “这就是区别。”
      李世民心中在想,为何鬼谷先生和道绰法师的观念不同?一个是要想通、想透,世间的一切;而另外一个,却不让人去想,这世间的一切。
      观音婢仰脸望着正在沉思的李世民,
     &n

第一四四章 仇人相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