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章 借力2[2/2页]

大明:全球我最富 期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不行了必须要趁机整顿!十万京营如今儿臣估计战力不足五成,再不好好整顿儿臣担心一旦再发生一次蒙古包围北京的情况皇城危矣!”
      “这,不可能吧!”两位被吓了一跳,这也太夸张了。
      “是真的,根据这半年儿臣多方面打听的消息来看,京营早就沦为世家子弟、官宦子弟和那些封疆大吏们的子孙混资历的地方。
      人员亏空武备松弛,喝兵血吃空饷非常严重,不比各地卫所好多少,卫所儿臣暂时不好动手,可是这京营就不得不动手了。”
      “皇上你是怎么想的?”陈太后看着这个小皇帝侃侃而谈就像在看先帝,满眼都是自豪。
      “让勋贵们重新招募新军,一应将领全部由勋贵和家中子侄担任。”朱翊钧毫不避讳的说道“勋贵们沉寂太久了,再不给他们点实权估计这些将门终将衰落。”
      其实朱翊钧还有更多的想法,以后的军政肯定要分开。可军队分开就会出现地方军和中央军。
      自己不可能只靠那十五万亲卫来充面子,还需要实实在在的能打的自己人,而与皇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勋贵明显是最合适的。
      而且只要皇帝不昏聩,就不会让勋贵拥兵自重,他们也没那么傻。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勋贵们便没落下去了,这么多年一直被朝堂侵占权柄,所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挂个五军都督府的虚职。连京营的官都需要兵部和张居正点头才能升迁调动。
      这些年勋贵们除了捞点钱之外其实也没有太多不法之事,与崇祯时期相比可谓是乖宝宝了,从大局上看并不宜对这些事大动干戈。捞钱嘛,哪个当官的不想干?
      无论前世今生这些事情根本禁止不了,人心人性是最难掌控的,若是每个官员都像海瑞那样,他可以肯定基本上没人愿意当官了参军了。
      “那会不会真的弄巧成拙......”李氏有些担心。
      “娘亲放心吧,所谓文官造反十年不成。这次就是以朕为诱饵制造的政治斗争,他们闹不起来,也不敢闹!”
      三人又密谈了一会就散了,两位太后回去后准备让戚继光和海瑞把事情往谋反的方向查。
      别说海瑞是大清官,清廉是不假,可人家不是傻,他一个孤臣做到三品大员的地步不紧紧靠着皇帝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朱翊钧坐在那无所事事便让人将乾清宫的古筝取过来。
      这古筝朱磊是不会的,可朱翊钧会啊!朱磊弹吉他还行,古筝完全不懂。
      朱元璋最喜欢唐朝,所以现在的很多礼仪都和唐朝一样。皇子自小也得学习琴棋书画,朱翊钧从小就和宫里的大家学习.
      这半年朱翊钧时不时的还会用古筝弹奏一些后世歌曲,博得一众老师的盛赞。朱翊钧还将工尺谱、减字谱和他写的五线谱一起拿出来和他们讨论具体哪一个更为适用。
      很快古筝拿过来了,这时候的古筝有十四弦,朱翊钧不知道后世有几根但是肯定比现在多,他今天想弹一首十面埋伏给外面的大臣加点氛围助助兴。
      这十面埋伏的原曲据说是明末的汤应曾创作的。朱翊钧弹奏的是后世刷视频听过的改装版。
      而他手里这张古筝不知道是他父皇从哪里抄家抄来的,据所说极为名贵。用了生长超过百年的青桐木,又有百年以上风干制成。
      全身到处装饰金饰,声音犹如空谷幽兰。兼具了古琴的奇、古、透、静、润、圆、匀、芳的九德,弹奏时又比古琴多了一股气势。
      “当当当.....”清脆的琴音从后殿飘到大殿中,所有人都一愣然后听了起来,可是越听越不对。
      皇帝弹奏的这首曲子他们从来没听过。琴音充满了肃杀,一种乌云压顶剑拔弩张的气势铺面而来,感觉像是一曲悲壮的战歌!若是平时他们少不得要点评一二激扬文字拍拍马屁,但是现在嘛......

第11章 借力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