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7章:战前[1/2页]

我要做明世祖 搬砖呢别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等民间知道,朝廷竟然在新朝元年就要打仗之后,反应是很惊奇的。
      除了景泰朝和开国那种特殊情况,很少会有皇帝选择在自己登基的头一年就发动战争。
      毕竟那样不吉利。
      会显得自己非常喜欢击剑似的。
      可朱见济从小太子时期,给人的印象就是不走寻常路——
      能够搞出农会,还各种组织人大干生产,足以见得他是个有想法的统治者。
      目前而言,直隶地带的自由农民基本都进了农会,享受了集体化劳作带来的便利。
      而清田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理户”。
      被藏匿的人口需要被重新清查登记。
      这些多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移民去西南开拓新土地,也可以选择进厂打工赚钱。
      其他地方不管怎么样,起码直隶作为天子管辖之地,朱见济还是能保障工人基本权益的。
      被他带领走进新时代的大明百姓,已经在提高不少的生活水平下,对朱见济积累起了不小的信任。
      所以即便有点“不同于寻常皇帝”,但新帝在元年的作战计划,仍然得到了民间普遍认同。
      他们是相信大明能打胜仗的。
      只有带着一孩,抱着二孩,媳妇还怀着三孩的周大福对此产生了多余的紧张感。
      周大福的弟弟周六福离家从军已经好几年了。
      虽然有时候,他会从关外传信回来,但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通讯情况还是很迟钝的。
      他经常收不到弟弟的任何消息,自然对他的安危产生了无比的担忧。
      长兄如父,
      即便被媳妇嫌弃了好久,说他还惦记着自己早就成年的兄弟有点“弟控”,周大福还是没改了这毛病。
      现在周万福年纪日长,从农会的小学堂里学了些常见字后,就去城里给一家饭馆当学徒去了,磨练个几年指不定就能出来掌勺,然后去开个路边摊做生意。
      他的未来是有钱途的。
      所以参军后需要打仗的周六福就成了老周家心里的牵挂。
      不仅周大福想着,满足了抱孙子愿望的周老头也没忘记自己远方的二儿子。
      周家大嫂嘴上抱怨着两个小叔子,但仍旧会抽空给他们缝制出新衣服,托朝廷的驿站使者送去关外。
      现在要打仗了,他们都很担心周六福出事。
      最有空的周老头天天躺着祈祷满天神佛保佑他儿子平安回来。
      对此,大宁城中的周六福一无所知。
      他甚至有点小兴奋,磨刀霍霍想着向小王子势力之人的头上砍去。
      他参军之后,除了定期去草原上面打草谷,清缴靠近大明边关的蒙古人部落,还没遇到过正经的大仗呢!
      可他早就准备好了!
      武会组织的课程他一个不落,识字的小本子被他翻烂了好几页,每天的操练他一板一眼的比划。
      加上吃得多长得壮,周六福已经升级成了什长,手下带着十个新兵蛋子——
      按照大明朝的卫所制度,“什长”这个编制是不存在的。
      小旗、总旗和千户百户,才是正经的军人编制。
      可周六福他们是募兵啊!
      大宁城为什么不被称之为“大宁卫”,那便是因为守卫在这里的很多士卒,都是被招募过来的。
      随着清田带来的卫所裁撤活动,关外的一些“卫所”也不再伪装了,就地转为州府的编制。
      原来参军的军户获得正式募兵的待遇,他们的家人则是取消了军户户籍,转为当地的农民。
      取过去等级而代之的,是营哨制度。
      毕竟大明要想在关外进行长久的统治,那绝对不能只设立军事机构。
      辽东之地为何联系稍稍一弱就迅速的出现混乱,就要脱离朝廷控制?
      还不就是因为大明朝在此之前,一直都只是往那边派兵驻扎,连个行政的官员都不迁过去,甚至还不怎么向辽东征税!
      只靠这种粗糙的统治手段,想在辽东土著心中竖立起“我是大明人”的旗子,何其艰难?
      统治,是需要军政

第167章:战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