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蒙学的学堂与清荷书院隔了一条街,白大郎今天没有早课,就与柳芸一块去打听了一下。
      只是站在学堂院中,柳芸直皱眉!
      清荷书院的学子满天下,可这蒙学会不会太惨淡了?
      满院子两间房,一间应该是先生办工用的,一间是孩子们的教室,放着十张桌,坐了四个五六岁的孩子。
      房间里的教书先生年级不小,不但胡子头发花白,坐在椅子里直接睡着了。
      再看下面那四个孩子,竟然睡了仨,剩一个正拍着墨汁,给先生染胡子呢!
      这是个什么情况?
      两人惊讶地你看我我看你,隔壁那办工室里就走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管事。
      “不好意思二位,来来里面请里面请……这是打算送孩子来上学?”
      一边说着一边请柳芸二人坐到了椅子里,顺便倒上了茶。
      柳芸说,“对,想送孩子上学……可这……”
      比了一下睡觉的姿势。
      那管事略微尴尬地笑了两声,“孩子还太小嘛,五六岁正贪玩,而且啊,多睡睡个子才能长的高嘛……呵呵……喝茶喝茶……”
      白大郎:“先生也在长个子?”
      管事:“……先生……咱们孙先生可是咱桓县最有名的启蒙老师,但凡他启蒙的孩子,十之八\/九都能考入前面的清荷书院。不信你们可以去打听打听……”
      白大郎,“清荷书院现有二百六十七名学子,其中本地学子只有二十三名。这里面有十六人是自家请的先生,另外七人是寒门学子……”
      寒门学子通常是没有条件去启蒙的,而条件太好的也不会把孩子送到外面,这结果就造成这座蒙学有点鸡肋。
      要是到了十二三岁,就可以直接去西山书院读书,在那里考中了秀才就能来考清荷书院。
      给柳芸的感觉,就是蒙学是小学,西山是初中,这清荷就成了重点高中。
      而清荷书院之所有有名,甚至有绝大部分学子是远道而来的原因,就是院长。
      据说他的老师曾是帝师白朝惜的爱徒!
      “咳咳!”管事站了起来,“你你你个小瘸子,你来砸场子的吗?”
      柳芸直接站到了白大郎身前,小胸膛一挺,“你怎么说话呢?咱过来就是打算给孩子启蒙的,可是你看看你们这学校……老师没个老师样,学生不像学生……牛皮倒是挺能吹的……”
      管事皱眉,“想念就念不念就给老子滚!”
      “阿福,你过于失礼了?”
      外边,那先前睡着的先生走了进来,就是胡子带着衣服全是墨,手里还牵着那个淘气的孩子。
      柳芸这才看清,这位先生的年龄真很大了,少说也得八十打底了。
      老人家和蔼地笑着,“让两位见笑了,阿福他没坏心,就是着急多收些孩子进来。因为这百年蒙学要关门了!”
      柳芸扶了把老人家,“您也说这是百年蒙学,为何会走到今天这凄凉的地步?”
      那管事哼了一声,“还不是大越那该死的末帝,他登基以后毫无建树不说还搞的老百姓越加民不聊生,到了末年,糊口都难谁还能管孩子启不启蒙?好不容易建立了新朝,有钱的不舍得把孩子放出来,没钱的依然奔波在赚钱的路上,这学堂也就到头了。”
      柳芸抠了抠脑袋,好像是这么回事,曹夫人就专门给曹舒阳请了个先生的。
   &nb

第三十一章 大胆的想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