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49章:照例执行,举办科举考试[1/2页]

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 神化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各大驿站的官员在闹。
      但是,在烈阳军到达之后,他们被赶了出去,驿站被封。
      于是这批心中非常不满的官员返回各自的家族,对此事表达了更大的不满,希望家族能够帮忙。
      ......
      李恪坐镇皇宫,下令各个部门开始执行邮政业务。
      驿站不过是大唐非常小的一个部门,尽管人多,但是却不成大器。
      在国家的机器面前,他们有心想要抵抗,却在朝廷的镇压之下,自家家族也不敢明显犯事。
      最终,驿站的事似乎就这么过去,那些被开除的驿站人员开始上书求情,希望李恪能够饶他们一次,保证以后不再犯。
      李恪没有管他们的上书,全丢在一边,继续按照一开始的做法,让所在郡县的县令挑选一下想要做驿站工作的人员参与其中。
      他要通过这件事,告诉天下的世家,别想要干扰朝廷的政策。
      同时,李恪还有其他的想法。
      当时就召见了杜如晦。
      就只有两人商议。
      “岳丈,妙颜想念你了,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吧。”
      李恪邀请道。
      今日单独召见杜如晦,是有两个方面的。
      一方面李恪想要聊聊机密的事,另外一方面是杜妙颜想见他了。
      “陛下先请。”
      杜如晦做出邀请。
      两人起身,向立政殿而去,身后跟着一群宫女太监。
      “岳丈,科举因为战争停了一段时间,朕想在最近时间召开。”
      李恪说道。
      礼制上,大唐每年都会举行科举。
      但实际上,大唐对科举制度并不是很在意。
      比如上一年,因为大唐和诸国开战,科举就停下来了。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哪个本门上书建议召开科举制度的。
      这一点就可以表明其实大唐并不在意科举制度,并且现在朝廷为官者其实多数是来自各大世家。
      都是不希望朝廷进行科举制度的,所以上书建议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又或者中途被人挡了下去都是有可能。
      如果李恪这个当权者不主动提出来的话,估计是很多人都不会过问这件事,就是杜如晦等人可能也会忘记。
      李恪登基这段时间,杜如晦等三省六部的长官太忙了,李恪给他们安排了很多事情,不怪他们忘记这件事。
      “陛下所言极是。”
      “臣觉得科举是要召开才行。”
      “陛下直接通知礼部,还是臣回去通知呢?”
      杜如晦点点头。
      的确是要召开科举才行了。
      大唐现在太平,正是大发展的时候。
      东瀛那边也要慢慢调动大唐的官员过去治理。
      虽然有柴令武在那边,但是他主要是起到镇压的作用。
      还需要更多的官员派遣那边去,将东瀛完全掌控在大唐的手里。
      “朕通知就行。”
      “最近东瀛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李恪不想麻烦杜如晦。
      召开科举制度,皇帝说以及大臣说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会令天下学子认可,比如会让朝廷百官是否更加认真去执行。
      “一切都在掌控当中。”
      “不过柴令武到之后就经历了好几场刺杀。”
      杜如晦沉声道。
     

第949章:照例执行,举办科举考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