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为我起名慧真,幼时,我在甚长的时间内,不明白这个法名的含义。
张鳞翻开记载的第一页,便看到这样一段没头没脑的文字,这法名却仿佛在哪里听到过,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微皱了皱眉,凝神继续看下去,这记载接近白话文,倒是很容易理解。
我记事起,便开始参禅习武,师傅无论武学还是佛法上的造诣,为天下少有,但时值乱世,到处漂泊,师傅又淡薄名利,一身本领竟是无从施展,整日间除了化缘便是参禅。
师傅曾言,我对佛法的领悟力超乎常人,纵然以有生之年修得不灭金身,那也是有指望的事,只学武太不认真,一味强求禅道,反而有可能堕入魔障。
初时我对这说法颇不以为然,世间僧侣千万,不会武的倒占多数,也尽有修成正果的,在我看来,武,小道尔,只有禅才是无上大道,这观点占据主导长达两百多年,近几十年,才渐渐有所改变。
看到此处,张鳞越觉得不可思议,难不成他真活了三百多年之久?定了定神,继续向下翻阅。
下面写的,大多是童年的一些琐事,张鳞虽然想细看,但那笔记厚度几乎比的上字典,字也不过是蝇头小楷,只得粗粗略过一些,捡要紧的看。
十八岁辞别师傅,白手游天下,其时天下纷乱更甚,明朝江山岌岌可危。
我早已暗暗立志,纵然不能拯救万民为国出力,也要平定天下邪祟,这才不枉一身本领。
张献忠攻克凤阳,全歼凤阳守军两万余众,亲临其境,我才明白,古籍中所谓大兵过处寸草不生是何种光景,遍地尸首残缺不全,百姓哀号痛哭,风卷残垣,满目萧瑟,真如人间地狱一般。
其时朝廷昏庸腐败,崇祯虽有心振作,却也无力回天,我空有一腔报国为民之志,可投效无门,转思张献忠所为,虽然起义诛贪官看似堂皇,火烧朱家祖坟却又透着阴邪,这样的人物若然夺得天下,只怕也不会是万民之福。
师傅曾说,顺天下之势则昌,逆天下之势则亡,看似常人安危小道,其实和佛家讲缘法,道家讲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处,逆天强为,不但事不见功,且种祸不浅。
张鳞看了看,下面成篇累椟的评论张献忠的功过,便粗略翻看,掠过足有快两页,才看到下面的事件记录。
我跟师傅学过岐黄之术,虽算不得多精,但此时战乱频繁,起义军倒是很快便接受了我。
半年后,张献忠部在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不得已率部突入四川,半途中又被郑崇俭左良玉夹击,损失惨重,此时四面全是朝廷大军围追堵截,义军只得退入归州山中。
撤退途中,我被官兵追上,幸而我仍是僧人装扮,得以免死,被押往左良玉中军。
左良玉其人,官拜平贼将军,同义军作战历来胜多败少,名声甚响,但据闻此人治下士兵良莠不齐,倒有一半行为比之强盗还要不堪,后有人言,我当时能保住性命,已是大幸了。
营审过堂,我被判以助逆罪名,依律重责八十军棍流军,因我通药理懂医术,就留在军中救治士卒。
对我而言,都是救治伤患,在哪里倒是无所谓。
不过左良玉部,确如外间所言,能征惯战不假,但也时有强盗行径,淫人妻女掠人财物,其行为直似禽兽一般,左良玉身为主将,对其所作所为却视若无睹。
此时我才明白,缘何大明朝烽烟四起,高迎祥张献忠之流起义,究其根源,是政权已腐朽不堪,民不聊生,只怕这便是师傅所言的大势。
以往山野修行,尚不知人间疾苦世上百态,得到亲眼目睹,师傅日常所言的静心静性,竟都没了效果,眼见这帮亦兵亦匪的暴徒如此肆虐,我忍不住教训了几个兵痞。
我于武艺一道所学实在有限,对付三五个已感吃力,谁知下手不够利落,引来大批乱兵。
危急时刻,一瘦小道人从天而降,只凭一双肉掌眨眼间便把几十乱兵立毙当场,其武艺之高,只怕较之师傅也相差不多。
担心左良玉大军追捕,我跟着他仓皇逃出镇子,夜晚露宿林间,我向他道谢,攀谈起来,这才得知,他便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青冥道人。
看到这里,张鳞才是一震,看来他活300年并非假话。
青冥道人魂魄寄居在韩文悦意识内,这是外人无法得知的事,另外青冥其人,只是个江湖草莽,别说是史书,就是普通的野史,也没有他的记载,而这里记载的和韩文悦所说的一一印证,就连外形都不差,显然是真有其事。
青冥道人,一手奔雷三十六剑名震江湖,人称青冥夺魄,白昼断魂,我虽非武林中人,但也听过他的大名,据说此人劫富济贫警恶惩奸,当的上一个侠字,只是下手太过狠辣,名声便打了些折扣。
他同我师傅昔年曾有些交情,说起来算是我的前辈,只是他行事洒脱,我和他聊的投机,直到半夜才睡。
天明分手,我想着无处可去,便打算继续云游,他却要去警告左良玉,我劝阻无效,只得同他话别。
左良玉的官军令我灰心,我便想入四川寻张献忠旧部,虽说张献忠算不得正人君子,但总算顺应大势,既然师傅说,顺应大势则昌,那绝不会错。
数月后,张献忠部顺利突围,攻陷新宁,进入四川,我亦得以同旧部会和。
&n
第239章 长生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