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现在已经兄弟相称关系好得狠。
本来左光先自负武艺高超,心里骄傲得狠,但是在路上与李信切磋过几次之后就对李信的骑射功夫佩服的狠又见李信丝毫没有自得之色便与他相交莫逆。
毕竟军中武夫最看重的便是武勇,你关系再硬若是没有骑射功夫别人只会表面尊重,背后还是看不起你。
在延绥镇以及延安府这一路援兵之中,吴自勉便是处于鄙视链的底层,而李卑、李信、马科、左光先这些人却互相佩服,也正因为如此张梦鲸的抚标亲军以及延安府援兵很快便打成了一片。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与他们同为援兵的甘肃镇已经出了大乱子并且另外一路甘肃镇的兵马在金县(甘肃榆中)也爆发了兵变。
这一路援兵因为参将王国克扣了他们的军饷行粮,于是在愤怒之下杀死了王国并攻克了金县杀死了不让他们进城的县令,他们不像安定的同行那样逃回老家去而是直接造反了。
这一路造反的边军为首之人是一个把总,名叫李鸿基,当然他在后来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那就是李自成。
李鸿基显然比王进才等只贪污银钱的同行高明得多,他领着兵变的士卒抢了金县之后一路向东进入靖虏卫、平凉府,随后进入庆阳府投奔了当地最大的造反势力王左桂。
王左桂因为李鸿基自带兵马投奔特别是他的兵马又都是边军出身有战斗力,所以让他成为了义军之中的一名老管队,因为李鸿基是第八个老管队,所以以后他的人马又称为“老八队”。
此时陕北起义的义军组织结构基本上都雷同,那就是一个掌盘子为首,然后下面几个老管队,老管队下面十几个小管队,小管队下面则是几十个管队,最后管队下面则是士卒二十人。
因为很多义军的首领都是出身于明朝边军,所以他们对于手下兵马的行动迅捷性极为重视,每攻破一下必先掳掠牛马骡驴等大型牲畜以代脚力。
这就使得义军移动速度远超过官军的追击速度,这是明末起义军刚开始时候能够避开优势官军剿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整个陕北因为精锐明军都前往北京勤王而陷入空虚的时候,陕北义军的活动也更加活跃了起来,但这些显然不是李信所关心的,他现在关心的是该怎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立功。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行军陕西各路援军终于抵达了北京附近,因为此时后金军队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已经肆虐畿辅数月之久抢掠了足够的人口、财货开始北撤。
所以北京城内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直接下令,援军不必留在京城附近驻扎而是前往蓟州(天津蓟县)接受武经略、总理入卫援军总兵官马世龙的指挥。
皇太极虽然已经率领后金主力撤离,但是他显然不甘心将打下的城池还给明朝,于是留下了部分八旗与蒙古人、明朝降军一起驻守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主帅为皇太极的庶出哥哥阿巴泰。
这位努尔哈赤的第七子虽然因为母亲出身低微而不被重视,但是他军事才能毋庸置疑,此次随同皇太极入关多次击败明军攻克城池。
第六章 局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