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济南府城之后李信率部沿着大清河继续向西准备前往运河沿岸的重镇东昌府,之所以选择东昌府是因为此地可以沿着大清河运输物资要比陆地运输便捷的多。
大清河在李信穿越前的时代已经被黄河占据了河道成为黄河下游的一部分,在明末的时候却因为黄河从淮河入海没有占据河道使得大清河是重要的航运通道。
因为临近运河的缘故这里明显要比战后的登州、莱州繁华,就连青州、济南也比不上,在行军途中李信能够随处可见挑着货物的货郎贩卖各种货物。
在这些货郎的货物中从针头线脑到胭脂水粉、孩童玩具应有尽有,每个货郎行走的时候摆动着拨浪鼓发出清脆的声音,而不少孩童追在他们身后嬉闹着。
这与后世山东东部中部地区明显比鲁西要富庶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也说明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有时候一点机遇的改变就让整个地区发生巨大的变化。
也因此李信所部在进入东昌府之后获取给养的难度要大大的降低了,但是李信却故意拖延行军,命人暗中查探地形绘制地图。作为联通南北的大运河自然也是李信重点关注的地区。
更加重要的是李信知道如果历史不发生大的变化再过几年满清便要沿着运河南下到时候整个富庶的山东西部地区都要陷入一片血海之中。
等清军劫掠走后随之而来的三年大旱、疫情、蝗灾又会让整个山东变得如同人间地狱一般,到时候鲁西、鲁南地区的山东百姓便会为了活下去而揭竿而起。
他们组成的义军与明军展开了血战却在大顺军到来的时候欣然放下武器,因为大顺军向他们保证“三年免征”。随后清军入关这些刚放下武器的山东义军又拿起武器与满清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其中既有鲁南的九山王俊起义,宫文采起义又有鲁西、豫东的榆园军起义,李青山起义这其中榆园军起义的规模最为庞大。为了反清他们不惜与昔日的仇人刘泽清所部合作,他们的活跃严重威胁了大运河的运输迫使满清纠集重兵进行镇压。
榆园军却利用鲁西地区茂密的榆树林以及明末就挖好的纵横八达的地道让满清毫无办法,最终东林党侯询之子,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向满清统帅张存仁献计挖开黄河水淹地道才平定了榆园军。
等李信所部抵达东昌府城外的时候却又从探子口中得知了一些前线的军情。首先是在宣大的后金强攻应州、朔州都被击退,随后后金便开始掳掠周边的墩堡、村镇。
从山西南部剿贼战场紧急调往大同的宣大总督张宗衡与延绥总兵曹文诏,从宁武关突袭了包围朔州的后金军队,随后进入了朔州城。
皇太极听到手下汇报之后立刻领后金主力前来挑战,结果不管是张宗衡还是曹文诏都坚守不出。皇太极面对坚城毫无办法,只好选择了分兵继续劫掠。
而在山西泽州、潞州围剿流寇的战场上也出现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暗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