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郧阳面貌一新,流寇大军到了那里无人引导又如何成事?”
“之前流寇曾在山西多年活动,为何不是重回山西?”李信突然又问了另外一种可能。
“山西表里山河地势险要,巡抚吴牲到任后积极布置河防,流寇又哪里有机会返回山西?”
听了潘独鳌的侃侃而谈之后,李信不由大为敬佩,要知道自己是有卢大海的暗卫帮助才能有效地掌握情报。这个潘独鳌一个书生,却能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不由让李信刮目相看。
“潘秀才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的?”
“总镇,可听过秀才不出门,熟知天下事。学生是从官府的邸报中总结而来。”
“先生大才!不知先生可愿留在我军中?”
听完潘独鳌的话之后,李信对于他的才能大为佩服,顿时有了拉拢人才的想法。他起身来到潘独鳌身边向他行了一礼,发出了邀请。
潘独鳌见状微微一笑,然后作了一揖,向李信说道:“能入将军法眼,固所愿耳,不敢请耳。”
李信听到潘独鳌掉了一句书袋不由哈哈一笑,当即请潘独鳌坐下继续与之交谈。
“先生认为流寇回陕西之后该如何平定流寇?”
“总镇,流寇回陕西必然有割据陕西的意愿,但是陕西贫瘠不足以养兵,他们的想法必然失败,若是朝廷能够提前沿着黄河、潼关、商洛、汉中布防自然能将他们锁死在关中。”
“那依先生之见可行吗?”
“不可行。”
“为何?”
“要锁死这些地方就要朝廷兵马长期驻守,但是朝廷缺钱而今上又性急必然不肯等待。”
潘独鳌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崇祯性格急躁的缺点,这让李信心里大为赞同,这位崇祯皇帝的性格是真让人无语既急躁又多疑。
“那先生认为流寇在陕西待不住会去哪里?”
“他们必然会趁朝廷追兵进入陕西的机会再次回河南,甚至大举进入湖广、南直隶。”
“那先生是应城人,家眷都在应城岂不是危险?”
“所以潘某才特意前来加入总镇军中祈求庇护啊!”
“好,请先生回去将家属都带来,李某派人将他们安置到登州保管他们安全无忧。”
“谢将军厚爱!”
“不知先生亲友之中是否还有如先生一般大才的人物?”李信心想不能白来一趟湖广,能拉点人才回去也行。
“有一人与学生是同年,也是一名秀才,他姓顾名君恩,是钟祥人,他的才能学生自愧不如!”
“既然有如此大才,还请先生写亲笔书信一封,我命人前往钟祥请顾先生出山。”
听到潘独鳌说还有一个有大才的书生在钟祥,李信大喜之下当即请潘独鳌写信以便于自己招揽人才。
李信并不知道他在湖广的这一次行动已经将李自成、张献忠两个人的重要谋士都给挖了墙角。
第一百四十六章 谋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