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二章 同行[2/2页]

明末逆臣 石清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没办法,到了京畿一带那些文官们若是不给咱们补给咱们也只能干瞪眼,就只能自己多带点了。”
      听了李信的话之后,杨御蕃点了点头深表赞同,显然他也知道那些文官的臭德行。当年边军到了京畿的时候,因为朝廷有令第二天当地主官才发行粮,这些官员为了省钱居然让边军们一天换三个地方。
      最终边军士卒因为来回奔波又饿着肚子,最终一哄而散,很多人直接抢掠了地方随后加入了陕北的流寇。当年杨肇基领的山东兵也没少受这种气,杨御蕃当然清楚。
      “此次杨总镇带了多少兵马?”
      “三千人。”
      “能带三千人的可战之兵,足以证明杨总镇是个爱民如子的好总兵。”李信的意思是杨御蕃基本没有喝兵血,能拉出三千兵来。
      听了李信的夸赞,杨御蕃脸不由一红,其实他这三千兵马能打的除了自己的五百家丁之外,其余都战力一般,不过他这也比其他的内地官军好太多了。
      “那些也是总镇麾下的兵马吗?”
      正在这时候杨御蕃看到了马进忠、刘国能带领的预备兵,他不由有些惊讶李信所部的实力,人数这也太多了。
      “这是我登莱两镇的义勇,他们听说建奴犯境激于义愤,主动请缨杀贼,本镇是不用给他们饷银的,只需要提供粮草就可以了。”
      “。。。。。。”
      杨御蕃不由一脸无语的看着李信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如果这些都算是义勇的话自己手下除了家丁之外的兵马算啥?叫花子吗?
      不过他也识趣的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在心里打定主意要抱住李信这根粗腿,不仅仅是因为李信战功赫赫,更因为他表现出来的财力。
      明代的德州是运河沿岸一个繁华的商会,更是水陆要道,沿着运河向北可以直达天津;向西可以沿着官道进入保定府、真定府。
      李信与杨御蕃两军汇合之后在德州停留了一天,随后便继续出发,在李信的建议之下大军继续沿着运河出发向着天津而去。
      “怎么样?那老头还是不肯投降吗?”
      就在李信与杨御蕃从德州进入北直隶境内的时候,北直隶高阳城已经被清军攻破了,高阳并不是军事重镇,城墙也不够坚固。
      但是整个高阳城军民在致仕阁老孙承宗的带领下拼死抵抗却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城破之后孙承宗又带领军民与清军展开了壮烈的巷战。
      最终孙氏家族一百余人包括孙承宗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而孙承宗本人则因为年纪已有七十三岁力竭被擒。
      多尔衮对能够抓到这个在辽东战场上给后金带来众多麻烦的老冤家欣喜若狂。他知道要是能够让孙承宗投降的话,那不但彰显了自己的军功,更能狠狠打击明朝的威望。
      【作者题外话】:今天还是五更!这是第一更!我慢慢写,大家不要着急,慢慢看。

第一百八十二章 同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