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晋商送来的消息卢象升此次带领的兵马有本部天雄兵五千人、临清总兵左光先部三千人、河南总兵左良玉部一万人、宁远副总兵吴三桂部三千人、山西总兵杨国柱部四千人、归德总兵刘良佐三千人,共计两万八千人。
以多尔衮等人的预计卢象升统领的这两万九千人之中能打的兵马不到两万,而自己一方的兵马足以将他们围歼,因此多尔衮决心全歼卢象升所部提振己方的士气。
“马进忠,你领骑兵向西继续哨探看建奴是往西还是往南,我领本部兵马向河间府靠拢以接应卢督师,杨兄领本部兵马暂时驻扎在大城作为后援。”
李信已经接到了崇祯的旨意,他对于崇祯的小心思心知肚明,崇祯仕看到自己已经挫败了阿济格所部,想要让卢象升节制其他人一起消灭或者驱逐多尔衮所部。
这样一来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不光自己这一支能打的部队,也可以向自己示威他崇祯皇帝有能力不依靠登莱军就可以击败建奴。
崇祯的想法是不错,但是还是那句话有想法不代表有能力,打建奴这件事上不是谁上谁都行的,他朱由检以为不靠自己就能击败多尔衮。
李信却认为就算是卢象升善战加上张春、梁廷栋、张凤翼等人全力配合与多尔衮之间也不过是五五开,更别说现在梁廷栋与张凤翼不敢战,张春、卢象升部下有让人不放心的关宁军。
所以李信决定让谨慎的杨御蕃服从崇祯的旨意留在大城附近,而自己所部继续向西运动,李信估计阿济格逃回之后向多尔衮说明战况,清军会选择向西逃窜。
但是李信哪里知道阿济格没有说实话,这就导致多尔衮出现了误判,多尔衮的误判又让李信对清军的动向出现了误判,做出了错误的安排。
那就是李信太过小心,不愿意太过明显的违抗崇祯的圣旨,所以他行动较为迟缓。李信以为此次向西进军不过是与卢象升合兵一起追赶逃窜的清军救下尽可能多的被掳掠百姓。
几乎是与此同时在真定府安平县外的明军大营之中,总督天下兵马挂尚书衔、山西、河南、湖广、江北四省平贼经略卢象升也出现了误判。
卢象升的误判是对自己部下战力的误判,从而做出了致命的错误决定。在之前的河南战场之上不管是他本部的天雄军还是左光先、吴三桂等人表现的都极为突出。
特别是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多次与高迎祥等人的流寇铁骑正面对冲,并在冲锋之中击溃流寇,在卢象升心里吴三桂这支关宁军是不差于左光先的天下强兵。
再加上吴三桂所部三千人全是骑兵,与之相比左光先所部不过才一千人的骑兵,其余是步兵,这让卢象升更加看重吴三桂。
“诸位,根据前方探马送来的情报,建奴阿济格被登莱总兵李信击败,如今与建奴多尔衮汇合正在博野以北大肆掳掠。本部堂决定即刻出兵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第一百九十五章 误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