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我登莱王师如何痛击入边的建奴,且听下回分解!”
“再来一段啊!”
“太短了!”
“再来一段啊!”
临近年关登州城内一片热闹景象,在登州城最大的酒楼正中的高台上说书先生刚刚讲完一段评书,下面的听众人人喝彩同时又觉得太短不过瘾。
评书故事正是不久前登莱明军大败清军的事迹,被说书人编成了故事在酒楼、集市中传唱,因为故事的主角正是民众身边的人,所以更让他们有着代入感。
因为李信推行的贸易政策使得登州城内的商业氛围极为浓厚,这也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前来讨生活。而听评书无疑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娱乐活动之一。
登州百姓最爱听的故事便是《三国》《隋唐》《说岳》之类的忠义故事,而这个酒楼的老板聘请的说书人却另辟蹊径。说的故事都是登莱镇的故事。
从平定李九成、孔有德等人的叛乱到与清军的战斗,被这个说书人一个个声情并茂的讲来,不但让他本人闯出了名头,更让这家酒楼的生意也是更上一层楼。
因为酒楼的听众里不少就是登莱镇明军的家属,他们听到自己的亲人朋友成为故事中的英雄,一个个打赏起来十分豪爽,这也与李信所部优厚的军饷有关。
这些军屯的军户们有了闲钱自然要消费,不少人在听到自己亲朋的名字时候更是挺起胸膛,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表情。而这更是李信所提倡的,他要从登莱镇开始改变军人的地位问题。
在大明别的地方军人是丘八,是让老百姓恐惧的兵贼,而在登莱这里军人是荣誉的象征,是百姓眼中的守护神。
“总镇,百姓们对咱们登莱镇的认同感已经相当深了,就算是现在您举大事的话,也不怕他们不跟随。”
在酒楼一处雅间之中登莱镇的军师潘独鳌正与登莱镇总兵李信看着大堂里的热闹,而潘独鳌嘴里说出的话被别人听到的话就是大逆不道了。
“潘先生,此言差矣!李某只想替陛下平定辽东,至于外面的传言是半点不放在心上的。”
自从两个月之前大明的南北两京以及边镇要塞忽然出现了一条谶言,内容正是“朱颜死,大乱止,十八子,主神器”,除了李自成部流寇认为十八子是李自成之外,其余的所有人都认为十八子是李信。
根据卢大海部下暗卫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崇祯皇帝听到这个谶言之后气的砸碎了不少杯子,而刚刚立下击退高迎祥等流寇,保卫南京安全大功的杨嗣昌,也被崇祯皇帝调入京城成了新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此时的杨嗣昌也达到了本人在官场的顶峰,成为仅次于温体仁的内阁次辅,而善于揣摩皇帝心意的温体仁此时却陷入了危机之中。
因为东林党试图将钱谦益等人重新推入内阁,感受到威胁的温体仁便派人诬陷钱谦益,企图将他与学生瞿式耜等人一网打尽,谁知道这却让他得罪了一个
第二百一十七章 暗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