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行山下,魏国河内郡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城郊,韩信在此建立了一个大的练兵场,用以训练魏国的精锐步兵。
      训练场从北到南划分为几个区域:体能训练场、技艺训练场、阵法训练场、实兵对抗训练场。
      魏道在陈平、韩信等的陪同下,从北到南依次参观着各训练场的训练。
      魏道问道:“如今一共有多少人在训练?”
      韩信说道:“现在这里有6万人同时训练,因各地都需要驻军,为了加快速度,有的士兵是先在各地方进行体能训练合格之后,再调到这里来进行其它几项训练,待一项训练完成,考核合格之后,再进行下一项的训练。”
      “既然是分批次,那现在有练成的士兵吗?”
      “还没有,不过再过三个月,将有一万多人将通过最后的训练。”
      “练得有点慢,入选士兵的标准是怎么样的?”魏道又问道。
      “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身体健壮、身手灵活即可。”
      “六万人?身体健壮?少了一点,还能从全国挑选多少士兵?”
      “后面再挑选符合条件的可能比较困难了。”
      “你是完全按照原魏国武卒的标准来选拔和训练的吧?”
      “是的!标准的魏武卒装备精良,以重装步兵为主,士兵披上重甲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手握铁戟,腰带利剑,携带三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
      魏道想了想说道:
      “数量太少了,训练速度太慢了,时间不等人啊。你看这样行不行,先将这六万人快速地训练一遍,然后再从全国挑选六万人进行训练,这样我们就有十二万精锐步卒。”
      “王上,可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质量不行啊。”韩信说道。
      “通过这几项训练总比原来强很多吧?如果后面还有时间,再将这12万人分为一二三等,分别对他们进行加强训练。”
      “王上这个办法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韩信很高兴地说道。
      “那是因为你不懂得灵活变通,你打仗的时候不是挺灵活的吗?”
      “我一心想着要重振当年魏武卒的风采,所以没想这么多。”
      “时不我待,要时刻准备着应对战争。另外,我这次来再还有一件事找你商量,就是关于军队改制的问题,你现在把最优秀的士兵都挑选出来了,那剩下的其它兵种也需要规整。”
      韩信得意地说道:
      “现在训练的士兵都是全能的,兼具了弓弩兵、刀剑兵、枪戟兵的技能,所以不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
      魏道有一个构想:
      “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训练的时间短,选拔的标准降低了,士兵的素质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一个士兵要同时携带这么多东西,负担很重,可以给他们配备一些运输兵。
      另外还有构筑工事和攻城装备、搭桥清路、医疗、炊事等兵种都需要标准化,作战时调度进来就更方便。”
      经魏道和韩信等商议之后,魏国的军队编制进行了改进和标准化:
      十人为什,设什长一名,

第121章 大练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