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春道。“这会子二奶奶正带着平姑娘见老太太、太太呢,想是中午才得空的。二姐姐已经带着人在紫菱洲收拾了,想是午饭在那里吃呢。”
宝玉喜的忙问:“这果然的?”探春道:“我几时说过谎!”又笑道:“迎丫头如今也出息了,我瞧她带着人收拾得有模有样呢。”
宝玉笑道。“你也不差了。若不是你和林妹妹整日在背后帮衬着,她焉有今日。”又盘算着中午要吃什么玩什么。
宝钗也来了,笑道。“我劝你别兴头,你如今大了,又考了秀才。也该常常出去学着应酬,听说琏哥哥在外面叫你出去陪新姑爷呢。听说你最近学也不去上了,书也不读了。整日就在园子里闲逛。你这做哥哥的反不如做弟弟,侄儿的,人家每日里还好好用功呢。”又指着探春笑道。“听说环哥儿日日用功,每日三更起五更眠的,整日追着先生出题目呢。你该劝着他多休息。”
宝玉不答。
探春忙道。“宝姐姐休要夸他,倒纵了他。他那总归是无用功,前几日巴巴写了文章,反被先生批评了,说不及宝哥哥的一分。咱们家姨娘不说宽慰宽慰,反说哪怕你用上百日的功,也不比人家宝玉一日的功。又说什么琏哥哥又不带他出去走动走动,会会那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我听着十分不像样,就带了环哥儿出来。嘱咐他以后回来若无处读书,只管去我的秋爽斋。自有收拾好的书房与他看书写字。幸而这话没叫旁人听到,若叫凤姐姐知道了,我又有什么意思?”说着就落下泪来。
宝钗过来揽住她,愁眉叹道。“我也知你的难处。我瞧着琏二哥哥素日瞧着你也重,皆因你那糊涂姨娘闹得,不好露出来。不然和迎丫头一般,跟着凤姐姐学着当家理事,也是你的好处一场。你若果然闷了,就去蘅芜苑,有我在一日,自与你消遣一日。”
探春道。“提起这个,我就更生气。原先凤姐姐理事不是带着咱们的不是?偏她去太太那边闹着说什么,做嫂子的不照顾姐姐妹妹反叫姐妹们替她做活。如今凤姐姐果然不带着咱们了,又有什么意思?幸而琏哥哥凤姐姐知道,不肯认真计较。反叫人送了许多东西来。若果然不理咱们了,倒觉得没意思。”
宝玉先是呆呆听着,原来那些他竟是不知道的。待听完了,忙道。“三妹妹放心,以后也有我护着你们呢。”
探春禁不住笑道。“我自是相信二哥哥的。只是你拿什么护呢?难不成叫老太太为着儿女训老子娘?咱们家断没有这个道理。”
宝玉听了也无言。
宝钗道。“都是我的不是,倒勾起你的伤心来。”
探春道。“这又与你何干?究竟我也是在你们面前说一说。若在别处,还不好开这口呢。”
正说话之间,只见凤姐带着平儿进来,笑道。“有什么不好开口的,告诉我,我替你们评评理?”众人见平儿梳了妇人的发髻,含羞带笑地进来。虽不比在家的时候穿金戴银,倒也气韵舒展,十分沉稳喜气。
探春指着宝玉笑道。“凤姐姐评评理,琏哥哥叫他出去招呼新姑爷呢,他倒是赖着不肯,躲在家里偷懒呢。”
凤姐笑道。“哎吆吆,不是我说,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位神道,也不值宝兄弟出去的。若唬着了,倒值多了呢。你们不过因是哥哥的话,不好拒绝。这也容易,就说是老太太的话,留着宝玉陪陪平儿。”
探春笑道。“这样说,待会必定在紫菱洲用饭了?”
凤姐笑道。“迎丫头已经在收拾了,咱们也不好驳她的意。好不好的,咱们看着她年轻,将就一会儿就完了。”
宝钗听了笑道。“显而见是亲嫂子了,还没吃上席呢,就替妹妹打下埋伏了。”
探春道。“四丫头怎么没来?我们闹她去。”
说着几人一同出来往藕香榭去了。
因家中几处庵庙的住持来了,王夫人忙着接待,就不曾来得。倒是贾母有兴,过来坐了一会。
平儿自知虽贾琏、凤姐费了心思与了自己这么一个小姐身份,究竟不是贾府里的正经小姐。因而并不敢依仗身份拿乔,反比以前更谦逊了。凤姐见她吃得难受,反推她回去。”你回我屋里去待一会,就说替我找个东西。我一会就回去,咱们小屋里再备些酒菜说体己话。“
平儿听了果然回去。
先去了原先自己住的小屋,几件桌椅依旧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唯椅脚处一点灰尘,显出已许久不曾有人住过了。回想以前被凤姐所逼,差点做了贾琏的房里人,要守一辈子活寡。如今自己明媒正娶嫁给海峰,手里算起来也有几千两的积蓄,真正是也是一宅的当家奶奶。若在以前,可敢想呢。
她这里坐了一会,忽然隐隐约约听得有人在哭,再细一听,却在秋桐那边。不禁点头。
秋桐自闯下祸事,凤姐就要把她送去庄子,谁料邢夫人怕担干系,竟然不肯同意。贾琏凤姐为着邢夫人面上好看,也就留了秋桐在家。不许她出门,每日三餐送着,不过是白养着一个人而已。
平儿听哭声甚是凄切,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走去一瞧,昔日光鲜亮丽的大红毡子,如今已破败不堪。往日守在门口的丫鬟媳妇,如今也换成两名老妪了。
因来看守失了宠的侍妾,又没甚油水的。这两名老妪哪肯用心,每日厨房送来饭菜,她们便将好的留下自吃了,剩些残羹冷炙丢给秋桐。
秋桐骨子里原不是安分的,怎肯受这个气?便故意趁着晚上贾琏在家的时候吵嚷起来。果然惹得贾琏过来瞧了,虽依旧不肯放她出来,却着意吩咐,不许虐待于她,吃喝穿用不可短了。
老妪忍气听了,果然不敢再克扣。却在无人之时,常奚落嘲戏于她。
秋桐一概不听,置若罔闻。
谁知今日听人说平儿回门,触动心肠。忍不住大哭了一场。那老妪便在门外嘲笑道。“二爷奶奶素日对你倒好,是你自己作死要往下流里走,怨得了哪个?若果然狠得下心,死了也就罢了。倒又不肯死,反倒带累我们陪着你熬。
第103章 娇平儿出嫁(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