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川之战,再接着定川寨之战,大宋屡战屡败,最后迫不得已,求和!
经此三役,内外经济混乱,大宋彻底丧失了对外作战的能力,只能疲于防守。
............
“此等国家机密,范相公何必说与我一个外人听!”折克己不解地问道。
“折家想要入文臣之列,振兴家族。大宋需要一个可靠的屏障支撑西北。”范仲淹说道:“所以,折克己,去参与科举吧,老夫为你推荐!”
折克己看着眼前的范仲淹,以一种匪夷所思的神情望着他!
范仲淹的这一番话,比折克己的‘种好论更让人惊讶!
大宋的科举考试是从发解试开始的,也就是俗话说得乡试,可却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县试,绝大部分才子,都要靠着举荐获得名额。
但这不重要,对于折家而言,一个举荐名额轻而易举便可得到。
可若是这个举荐人是范仲淹,那是何等震惊的一件事!
范仲淹是谁?
是大宋文坛领袖!
是大宋文臣之首!
他亲自举荐折克己,便意味着大宋文臣会对折家敞开怀抱,折家会就此一跃成为大宋第一豪门!
范仲淹看着折克己惊讶的脸庞,心中暗笑,小家伙,在本相面前装,你还差得远呢。
“小子有一事不明,请范相公指教!”折克己认真了起来,尊敬的问道。
“何事?但说无妨!”范仲淹说道。
“范相公如此做法,无异于得罪大宋众多文臣,这样做,似乎对您没有任何好处?”
折克己不解,他不明白范仲淹为何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
折家这些年不是没有走过文官的路,但无一例外,全被堵死了,因为那些文官不能接受一个将门,一个握有实权的将门加入他们,那样会让他们不安。
而范仲淹若是举荐折克己,便意味着要和那些人站在对立面,这会引发朝堂大臣的不满,对范氏一族也毫无利处。
可以想象,一旦范仲淹亲自举荐折克己参与科举的消息传出,整个京城会发生一起多么强烈的大地震!
“没有好处,范家也不需要好处!”范仲淹一脸平静,答道:“折家出了个文臣,便会心满意足,安心的为大宋守好边疆。另一方面,也可以顺道制衡种家!两者相辅相成,大宋西北便再无后顾之忧,甚至可以反向进攻,收复西夏!”
顿了顿,范仲淹继续说道:“至于本相,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哈哈哈……想好了便联系本相,范府时刻欢迎你!”
范仲淹放声大笑,离开了折府。
留下折克己一人,愣在原地,想了许久许久。
............
第18章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