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吃饭,两人又交流了一些军校的想法,听着徐光启侃侃而谈,朱安倒是有些惭愧,军校的思路是他提出来的,但军务却是不如这些古人熟了,他连现代军事也不熟,更何况是古代了,不过他的想法作为对已有军事的改进和补充倒是也有价值。
交流了军校的事情,朱安又道:“爱卿在通州所练之兵如何?”
“尚未成军。”徐光启有些羞愧。
“朕从内帑给你一笔银子,把兵重新练起来。”朱安道。
“皇上圣明,如此可作军政官实践之用。”徐光启激动道。
“京营不堪用啊!”朱安感叹了一句,又气道,“可叹京城却要靠这些废物来拱卫。”
“臣定为皇上练出一支强军。”徐光启保证道。
听徐光启这么说,朱安倒是有些后悔,徐光启本不该这么用的啊,不过也没必要太担心,之前徐光启四处奔波还能有时间搞研究写书。
见朱安听得进意见,徐光启又道:“皇上,军制要改,军械也要改,臣之弟子孙元化于铸炮颇有专长······”
孙元化?朱安忽然想起来,这也是个能人啊,后来孔有德只是跟着偷学了点皮毛,后金就有大炮了。虽说孙元化现在还只是个举人,尚无官职,不过这样也好,要是继续读四书五经考科举,倒浪费时间,反正举人也有资格做官了。
“朕让孙老师在兵部给他安排个职务,让他专心铸造火炮。”朱安有了决断。话刚说完,朱安心里一怔,火炮,火药,是了!这一刻他终于想起来天启朝的一件大事——王恭厂火药大爆炸。
“谢皇上恩典。”徐光启拜谢道。
朱安这会却没心思跟徐光启再聊下去了,让徐光启回去后,马上叫来曹化淳,吩咐道:“好好查查王恭厂,火药安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重新选址找个偏僻无人之处另设火药厂。”
曹化淳觉得皇帝是不是因为失火过于担忧了,小心进言道:“皇上,王恭厂规模不小,要是搬迁恐靡费太巨。”
“这事不必没得商量,就算一时搬不了,也要把火药清空,找个稳妥的所在存放,决不能放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朱安不容置疑道。
却说朝廷要培养军政官,消息传出,不仅许多科举失意的读书人闻风而动,一些有抱负的官员也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希望。
河南府洛阳县衙,知县陈奇瑜正指挥下人打点行装,妾侍张耐满是疑惑地问道:“老爷真的要放弃官职去那白塔书院做一名教谕?”
陈奇瑜对这个宠妾倒是很有耐心,解释道:“你不懂,白塔书院不是普通的书院。”
“妾知道,但老爷堂堂进士,前途不可限量,却跟丘八混在一起,能有什么前途?”张耐不解。
“这么跟你说吧,国子监祭酒才是个从四品,而白塔书院的山长却是正四品,你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陈奇瑜道。
张耐正要再说,门口匆匆跑进一个下人喊道:“老爷,不好了,县衙门口围了一群百姓。”
“去看看。”陈奇瑜说着丢下小妾跟下人一起走了出去。
“县尊大人,你不能走啊!”
“洛阳不能没有你啊!”
······
陈奇瑜听着百姓的挽留,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他眼光敏锐,又有心建功立业,既然有了机遇,自然不愿意在知县的位置上苦熬资历。
第12章 左光斗上书屯田,魏忠贤奉旨修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