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个人只要与他人有社交活动,就不可避免的必须得接受自己讨厌的各种事情。
李言蹊的嗅觉有多灵敏?干涩的粉笔和受了潮气的粉笔他能通过气味的不同分辨出来,各种电器线路他仅靠着接电之后散发出的不同气味就能区分金属材质。
这算是一种神奇的天赋,同时也成了他的生存负担。
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从他身边经过,每一天他都在无数人的身边停留。那些混杂的各种人的气味让他常常都有窒息的感觉。在公共场合,他时常要努力的克制自己厌恶到想逃离众人的冲动,他努力的想让自己表现的正常一些。
所以,夏天对李言蹊来说是像噩梦一样的麻烦。
李言蹊庆幸自己待的是郭教授的独立办公室。郭教授因为实验项目进行的并不顺利,他就搬去了实验室没日没夜的求证数据。所以,宽敞清静的办公室就成了一个相对隔绝的独立世界,至少让他有一个可以顺畅呼吸的地方。
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要面对一群学生,还好,不用离他们太近。而且,学生身上也没有太复杂的气味。
李言蹊碰上过一些外籍老师,他形容那些人的身上闻起来简直一言难尽。浓郁的香水混着乱七八糟的味儿,就像是颜料,几十种单看起来很好看的颜色被强行混合搅弄在一起,糊成一团黏糊糊又难看的灰褐色,一下子就像堵在了人的鼻孔里,立刻就能使他窒息而亡。
李言蹊在别人的屋里没办法长时间的待着,不时的需要跑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室外阳光与微尘的味道很奇妙,可以让他冷静的思考。
他时常烦恼自己的的鼻子,也为人类五官的功能感到迷惑。鼻子为什么需要闻得到那么多不同的气味,舌头为什么要尝得出那么多的味道,将这些功能摒弃的话,人类基因可以都用来集中进化大脑多好。
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人能拥有嗅觉还是挺好的,冬天就能知道刚烤出炉的红薯闻着是甜的,树上未成熟的果子闻起来是酸的,晚上街边的烤肉闻起来是可以让人馋的留口水的。
提到烤肉,李言蹊的思维经常是跳跃式的发散模式,他又想起了大学时候跟石东海一起在学校旁边的小摊上撸小串的情景。石东海知道他讨厌葱味,却总是逼着他吃撒满了葱花的铁板豆腐,他坚定的拒绝。李言蹊觉得那时候的石东海就喜欢欺负他了。
李言蹊并不是不喜欢自己过于灵敏的嗅觉,只是不喜欢会让人轻易流汗的夏天,更不喜欢炎热高温时别人身上散发出的体汗味儿。他接受不了其它同类的气味入侵感。
李言蹊最近几天回家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他说,有可能会正好碰见那个把信塞进门缝的人。
我以为,李言蹊早就忘了那封奇怪的信。其实,他还是被那个送信的人影响了。
他是一个几乎不会被外界因素干扰的人,每天就跟输入代码的机器,跟上好了发条的摆钟一样,按部就班,很少有调整自己生活节奏的状况出现。
自从出现了那封信,李言蹊有点不一样,不是很大的改变,而是细微的心情。
从表面上看,他害怕收到第二封信,其实,还是有点儿希望见到那个送信的人。
我想,那个人也不至于傻到挑个随便的时间上门正好撞上主人回家。人家一定是找准了合适的时机才敢上门送信的。
我也很期待那个人能快点出现,但却只能跟李言蹊一块儿守株待兔……
第二十五章 吃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