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6章 骇人听闻的酒席[2/2页]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不是老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去一个临时摆放的桌子前领号。

 而这沿路的地方,也早早的被粉笔写下了无数个号码。

 抽签选号。

 选中哪块就是哪块。

 领取了号码的商贩们便把自己的三轮车停在了路边,卸下红毯、顶棚之类的开始搭建自己的摊位。

 大集是从明天开启,可今天一些手脚勤快的商贩们,在搭建完毕后,已经开始营业了。

 许家湾的人也不管。

 只要守规矩,那就没问题。

 于是,马路两边套圈的,打枪的,投球的,这些娱乐活动的摊位一个个支棱了起来。

 并且这些商贩也规矩,知道人家是摆喜事集,地毯也好,顶棚也罢,全都是红色的,顺着马路两边延伸……隔老远来看,还真有些红妆十里的模样。

 看着好看极了。

 一下子,那种大喜之日临近的氛围感就有了。

 当天下午,“许家集”这个名词就出现在了网络上。

 这些矜矜业业的记者们就像是现场直播一样,把这次两口子的婚前准备全都通过照片发到了网络上。

 你还别说……

 网友们一看。

 哟?

 这弄的好像还可以啊。

 紧接着,在许大强授意的松口之下,终于有记者问道了村子外面那些已经堆放了好几天的桌椅板凳是怎么回事。

 【许鑫、杨蜜婚礼准备现场大宴宾客!外人亦可参加!】

 【讲究!宾客不要礼金,随意吃喝!】

 【游客也可以!不要钱!七天随便吃许鑫婚礼的豪爽!】

 【许鑫、杨蜜婚礼现场人情味浓厚!】

 【同喜之日,大宴七天!多图告诉你这场婚礼有多豪横!】

 一条条的新闻伴随着逐渐披露的婚礼细节,出现在网络上,成为了无数人津津乐道的新闻。

 免费吃喝?

 说句祝福的话就行?

 流水席全天不息?

 早上陕北饸饹面?饸饹面不是河南的吗?

 中午农村大席酒肉管够……

 持续七天?

 这婚礼……得花多少钱啊?

 也太豪横了吧?

 无数已经习惯了许鑫和杨蜜的名气,或者之前对两口子不甚了解的人,在仔细了解后,这才逐渐想起来……

 啊对。

 许鑫家……好像有矿来着。

 嘶~~~~

 这下,彻底没人觉得俩人这婚礼寒酸了。

 而丢掉了那层“农村酒席”的滤镜后,不得不承认,在西式婚礼当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被这些天新闻的狂轰滥炸之下,回忆起了这些记忆中的味道。

 谁说农村大席就一定lo的?

 这又是七天大宴,又是农村大集的……

 多有趣啊。

 想去,咋办?

 ……

 13号。

 “许家集”开市!

 早上五点多,大冷天里,许家湾这条路上灯火通明!

 赶早起来的记者们看着路边那一桶又一桶的炉灶,以及炉灶上面用来压面条的机器,飞快的按着快门,拍着一张又一张在这大冷天里揉面的师傅们辛苦工作的身影。

 而和他们一道的,还有任常箴带领的《舌尖》剧组。

 一方面他们是受邀参加许导的婚礼,另一方面是来拍一些素材。

 任常箴知道婚礼的菜都很硬,所以和许鑫商量着把关注点主要放在村外面的大集上面。

 毕竟在大集上除了那极为奢侈的龙虾、螃蟹之类的,更多的还是陕北这边农村婚宴的“土菜”。

 记者们拍,他们也拍。

 整个集市从五点多开始,一直到天蒙蒙亮。

 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起了炖羊肉的味道。

 大席早餐,羊肉饸饹面。

 等到7点,正式开餐。

 就在记者们想要验证许家湾的人到底说没说谎,究竟是不是免费吃的时候,伴随着羊肉开锅后的奇香扑鼻,秦川大师傅们那嘹亮如同信天游一般的嗓音唤醒了崭新的一天。

 “诶!羊肉饸饹!快来吃咧!”

 不需要任何人指挥。

 伴随着这些高亢的嗓音,一份份面团被投放到压面机里。

 水开,焯面,往不锈钢碗里一放。

 旁边的徒弟立刻一大

 勺半点不含湖的羊肉臊子连汤带肉的添了进去。

 然后,徒弟看着那些拍照的记者,直接招手:

 “诶,来来来,吃面哇!热着滴,吃了暖和了再拍哇!快,来拿,辣子自己加!”

 “咕都……”

 挨了一早上冻的记者们立刻有人绷不住了,放下了照相机走上前去。

 接过了这一碗在寒风中热气腾腾的饸饹面,看着这碗里的大羊肉块,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

 这……太香了啊。

 而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不一会儿,这一碗代表着陕北人民朴实粗犷却不失细腻风味的羊肉面,便暖和了不知多少人的身心。

 那热气熏蒸之下,嗦面的声音里,清晨的阳光缓缓遍洒大地。

 高原上清朗的天空把阳光染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金色。

 那是独属于冬日清晨的温暖烟火。

 记者也好,赶早过来凑热闹的路人也罢。

 还是许家湾村子里的本家。

 一个人,一碗面,便是一副无比美好的人间画卷。

 这些外地来的记者,在把面碗放到回收洗涮的桶里后,带着满足回应了这些大师傅们那“吃饱了哇”的话语后,摸着肚子,带着一身热流,心里纷纷发出了感慨:

 “真是一场有人情味儿的婚礼啊……真棒!”

 ……

 8点。

 许家集彻底忙碌了起来。

 来凑热闹的老头老婆们也来蹭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然后开始逛集市。

 卖针线的,卖春联的,卖老鼠药、脚气散的……五花八门的摊位,什么都有。

 有人给娃买了新炸出来的馓子,有人发现了自己十来年没吃过的黄馍馍。

 有人在这集市上与故友重逢,更有人在这边依靠瞎猫碰死耗子的运气,套圈套到了摊位老板准备的特等奖……

 欢笑,热闹。

 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在这个固定集市越来越少的当今时代,许家集让这个因为煤矿而飞速发展的小县城似乎又一朝回到了十年前。

 集市愈发的热闹了,甚至都到了堵塞交通的地步。

 人潮汹涌。

 而早上那些做羊肉面的大师傅们也拆掉了压面机,取而代之的是各展所长的手艺。

 比人还高的蒸笼里,一样又一样扣碗堆叠,源源不断的新鲜海货一车一车的运送了过来。

 高炉大火,大锅铁锹。

 为了这一直到晚上都不能断的大席,大师傅们开始忙碌。

 而旁边围观的记者们看着那一只又一只从水里捞出来的龙虾……一个个只觉得眉心直突突。

 不是吧……

 玩真的?

 龙虾都上来了?

 免费吃?

 正琢磨呢,忽然,许家湾那边,几辆面包车开了出来。

 来到了锅灶旁边后,立刻有一些岁数在四五十岁的男人带领着一些年轻人下了车。

 领头的中年人们手里拿着杯子,拿着酒瓶,直奔这些炒菜的师父。

 而看那瓶子的制式,记者们再次无语。

 那特么是茅台!

 国宾?飞天?还是什么系列暂时不得而知。

 但就见这些中年人笑呵呵的走到大师傅旁边,把酒倒进杯子里,带着敬意的端给了这些炒菜的大师傅。

 大师傅也恭敬的双手接过来,一饮而尽后,把杯子一还,继续兢兢业业的炒菜。

 而不知道是否是错觉,大家总觉得这些师傅炒菜更卖力。

 同时还没完。

 就在这些中年人敬酒的时候,记者们已经看到了……那些年轻人搬着那种……食堂里盛汤的不锈钢桶,放到了一片提前留好的桌子上面。

 紧接着第二趟的时候,每个人肩头就都是成箱成箱的酒水了。

 而当看清酒水上那几乎所有天朝人都不陌生的标志时,他们不少人已经懵了。

 茅……茅台!?

 还是茅台!?

 不是,你们要干啥?

 住……住手啊!

 当看到这些年轻人拆开了茅台的封口,捏着瓶子往那不锈钢桶里倾倒的时候,所有人都傻了。

 满眼惊骇!

 大哥,你们是认真的?

 免费的大席……你们给喝茅台!?

 ????

 这还没完。

 当这些不锈钢桶全部倒满被扣上盖子之后,后面陆续赶来的年轻人们提着一个大箱子再次来到了旁边。

 拆箱,开盒。

 一抹红色映入记者眼帘。

 中……中华。

 软包的中华,撕开包装,拆开封皮,全都堆放到了一个大托盘里面。

 紧接着,一个年轻人拿出了一块写了字的黑板,放到了托盘旁边。

 “谢绝女士、儿童索要。”

 “……”

 “……”

 “……”

 眼看着那托盘里的香烟越来越多,在逐渐堆满了之后,就被年轻人端着放到了稍微靠后的位置,记者们明白……应该到时候会有人看着,谁要烟就往外递,防止有些素质差的人哄抢。

 想的可真周到。

 但……

 “太吓人了啊。”

 不知谁人轻语。

 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同。

 确实。

 这场“农村酒席”……

 真的太他妈吓人了!

第656章 骇人听闻的酒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