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入宫已是板上钉钉。
      但东珠却更加不安,想起自己以后的结局,这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
      ......
      九月初七日,宫中的礼仪官前来宣旨接东珠入宫,遏必隆前夜对她说的话还响在耳边:
      “我的女儿自幼便聪慧过人,知书达礼,阿玛敢说这入选的宫嫔中无人能出我儿其右。
      只是这一入宫门深似海,只盼我儿能在其中安身立命,也不枉你走这一遭。
      另外,阿玛希望能学会的不光是诗书礼仪,还有看清世人的……心术。”
      东珠明白,这一番话的份量不可谓不重。
      自古宫里的人向来都是明争暗斗,你死我活,更何况我日后要面对的人可是大名鼎鼎的康熙帝。
      不止他,还有孝庄———他的祖母,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陌生人,其实连同眼前的这位阿玛也是陌生人。
      人心难测,想到这位钮祜禄氏日后早早离世,东珠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又思索起他这番话,其中夹杂的感情太深太重。
      有寄托,有希望,有担忧,也有不舍,可最终都化为了鼓励与教诲。
      内务府官员早在府邸提前作好了准备,使节先向遏必隆宣读迎娶宫嫔的制文,然后把金册金宝放在册案宝案上。
      随后他引礼女官向前,女官指示东珠到拜位前,再由侍仪女官向她宣读册文宝文,最后她接过金册金宝。
      行三跪三拜礼毕,册立大礼即告完成。等钦天监官报告子时,八日的凌晨,吉时一到,东珠正式准备向皇宫进发。
      终于,她强忍着泪水,拜别遏必隆和舒舒觉罗氏,感谢他们对自己的教养之恩。
      虽然东珠在府上日子不久,但他们二人对自己也算体贴,而且或许,这一别将会是永别了。
      但是她不敢再耽搁怕误了吉时,便在梅香的陪伴下坐上了入宫的轿辇离开了钮祜禄府......
      今日九月初八,帝后大婚。自皇帝登基以来,这是第一桩大喜之事。
      且因为皇帝这次大婚的本质是为了亲政,所以这紫禁城里的隆重程度可见一斑。
      东珠虽未能像皇后那样从午门用凤辇入宫,但她也是行了三跪三叩由典仪官和迎亲使一同由顺贞门进来的。
      况且此番进宫的几个人,毕竟都是太皇太后特意从各世家名门中挑出来的,虽未明说,然世人皆明了这次选秀的结果。
      其实就是帝王与臣下在前朝相互制衡所得出的。虽未正式册封,倒也与寻常入宫的秀女不同。
      摇摇晃晃间终于轿子落地了,东珠在梅香的搀扶下走出来,抬头看了眼天空,只觉眼前恍惚。
      “小姐,您是否身子不适?”梅香关切道。
      “许是舟车劳顿,前面不远处便是景仁宫,歇歇便好了。”一个温润的嗓音响在耳边,
      闻言,东珠隔着盖头悄悄打量了一番,这身旁接话之人。
      他便是今日的典仪官,这男子外表看起来端庄持重,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
      可他左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孩,东珠内心也不由得感慨,这古人成婚确实太早。
      今日所谓的大婚,若是放到二十一世纪,岂不像是在玩小孩子过家家。
      只是不知为何,竟觉得他有些面熟,像是之前在哪里见过,见他往自己这边回看一眼,东珠只得赶忙收回动作。

第10章 入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