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5章 文化渗透一直都在[2/2页]

重返1993之突围 曹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不是,他们是代表一家叫米国民主基金和一家小日子国的国际交流基金。”
      “呵呵,”曹鹏云笑了。
      自己终于还是落到了某些人的眼中。
      他们也盯上了自家这个如今在大夏影响力最大的文学网站。
      在后世,民主基金和大夏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小日子国的国际交流基金,这事说起来也好笑。
      在2021年6月的时候。
      小日子国突然公布了一大波自家国际交流基金资助的对象。
      据私底下流传,是小日子国杀鸡敬猴,故意暴露一些外围,拿了钱不办事的,而实际上是在警告一些大鱼,再拿钱不办事,就把他们的名单也公布出去。
      于是那段时间的网络上一下热闹了起来。
      其中也冒出了很多代表人物。
      而小日子国如此热衷于“结交”大夏的大v,并不是钱多了没处花。
      毕竟连福岛核污水都舍不得花钱搞净化的小日子国政府,显然另有所图。
      在小日子国外务省公布的名单中,我们不难看到,小日子国眼光独到,“资助”的大v无一例外都是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公知。
      他们有的是大学里的教授,司法界的精英,有的是媒体主编、记者、作家。
      可以说,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
      有人说,文化交流,能叫收买吗?
      有没有被收买,就看屁股有没有坐歪。
      甚至,早在2015年底,小日子国的共同社就报道过,小日子国的外务省曾经申请7568亿日元折合大夏币457亿元,作为2016年培养海外“知日派”的总预算。
      知日派是什么东西?
      即知道小日子,了解小日子。
      这个群体遍布在高校、研究院所、学者等。
      肩负着引导舆论,美化小日子国的重担。
      他们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精日分子!
      因为历史原因,所以这笔钱的大头部分,主要用在大夏。
      而多少钱能收买一个这样的人。
      其中一个被小日子国曝光的人员给出一个答案,2万一个月。
      而它们对小日子国的回报是什么?
      各类被收买的人员,写出一系列夸奖小日子国,各个方面的文章。
      在网络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夏人民。
      这也是,为何两国因各种原因交恶,国人仍然热衷到小日子国旅游的关键原因。
      因为在那时在大夏的互联网上,满眼皆是美化小日子国的文章,根本看不到任何小日子国的负面新闻。
      到最后,就连小日子国的核辐射食品都想卖给大夏。
      特别是2018年11月,有个“大夏记者团福岛行”的活动。
      它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国人宣传小日子福岛的食品没有核污染风险,想把那些小日子国本国人都不吃的食物引进到大夏。
      好在互联网有记忆,那些疯狂的“日吹”文字都有保留。
      后来被网友扒出,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大夏官媒的记者,而是一些被日方“资助”的网络大v而已。
      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则是当时为了能顺利向太平洋倾倒核污水,小日子政府直接拨款20亿日元,专门负责美化自己的无耻行径。
      而这些畜生估计是在这20亿日元里面被分到了一碗残羹冷炙。

第245章 文化渗透一直都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