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82章 南水北调,大旱中的大丰收[2/2页]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昆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照目前水稻抽穗的情况看,亩产两石应该是可以的,按照这个数据估算,今年可产出水稻三百四十万石左右。
      小麦不好说,但亩产一石应该是可以的,总收一百万石左右。
      小麦之后还能种番薯,番薯本就耐旱,即便是缺水也能用笨办法浇水,亩产六石应该是可以的,番薯差不多也在五百万石左右。
      水稻、小麦、番薯三项总收九百四十万石。
      汉中平原的土壤属于管子所著《地圆篇》中的黄棕壤,虽然不如单纯的黄壤和棕壤,但却是具备了两者的特性。
      如今干旱,冬天都没有降雪,只要翻地到位,平原地区的耕地还能种植小麦。
      汉中平原的水稻是四月到五月份种植,九月到十月份收割,而小麦的种植则是十月下旬和十月初,收获则是五月份,但这是平时,以现在干旱的程度,小麦会提前成熟。
      民间都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哪怕是没有完全成熟,我们提前收割,虽然损失一些,但总比空着什么都不种要强的多。
      所以,在水稻收割完成后可以立刻种植小麦,在明年水稻种植前收割,如果这样算的话,那么平原地区的小麦还能有一百七十万石的收获。
      如此算下来,整个汉中平原一年能收货粮食一千一百一十万石,而汉中府下辖的八县一州总人口也才八十万人,整个陕西也不过八百万人口。
      如果大旱一年比一年严重,以至于汉中平原的各大河流水量降低甚至断流,但汉江总不至于断了,虽然也会影响灌溉。
      按照明年是今年的七成,合计七百七十七万石,后年是今年的五成,合计五百五十万石,三年算下来总得是两千四百三十万石。
      整个陕西地区,除了汉中平原外,即便是持续大旱,种植番薯、土豆等等,三年时间总不能连一千万石粮食都种不出来吧。
      总的大三千四百万石粮食,人均一石,足够支持四年了,虽然不能不能吃饱,但肯定饿不死人。
      这就是陕西这边做出的耕三余一的第二步计划。”
      呼……
      崇祯等人呼吸急促了起来。
      如果真按照宋应星所估算,那么陕西这边就没有太大压力了。
      按照崇祯的记忆,陕西和山西的大旱应该是从崇祯九年开始真正的严重了起来,按照时间算,刚好是三年后,一年存粮那就是崇祯十年。
      到那个时候,中南半岛和海外都有大量的粮食了,赈灾压力就小了。
      少了陕西的八百万百姓,那么河南、山西、北直隶就能多救活八百万百姓,这是大功一件。
      想到这里,崇祯突然脑海中冒出一个想法,不待他出声,林弈便道:“宋院长,我有一个想法,说了您别见怪。”
      一言出,打断了沉思和遐想的众人,皆是看向了林弈,都想听听这个军中的汉子的疑惑。
      宋应星右手一伸:“林千户请讲!”
      
      
  

第1882章 南水北调,大旱中的大丰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