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去了一周,老布朗虽然管饭,但由于生意比较差,人们没有喝茶的习惯,到店里问津的人很少,收入没有,老布朗自然也没有给陈东开工资理由。
一钱难倒英雄汉。陈东的宏伟大业,没钱可干不成。吃饭穿衣坐车找人都得花钱,就是到了阿尔弗雷德那里,一毛不拔好像也不行。
教堂打着济世救人的幌子,干的却是卖赎罪符的勾当。西门大官人不是说过:任你天堂圣地,七宝琉璃世界,少不用黄金铺地。东西方价值观不同,基本原理相通。
当年苏秦到齐国挖墙脚的时候,还带了几万金,何况这里是即将开始工业**的英国?
搞钱。
虽然老布朗对自己开茶叶店后悔万分,对把拉他入坑的那家伙骂了几万遍。但陈东却是知道茶叶在未来历史上的重要性。
在人类历史上,有两片叶子特别重要。
一是桑叶,一是茶叶。
两千多年前,一个蚕妇越境采桑,导致吴越开战,越国被灭,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后来吴国又韬光养晦,反过来灭了越国,几千年来,给华夏人留下无数励志的成语和阴谋诡计。
二百多年后,一片小小的茶叶导致中英贸易失衡,英国倾销鸦片、发动战争,把大清王朝打了个底儿掉;后来为转嫁国内矛盾,英国禁止北美殖民地从华夏进口茶叶,把国内过剩的茶叶高价卖给美国人,引发波士顿倾茶事件,英美开战,拉开美国独立大幕,最终导致美国崛起,日不落帝国谢幕。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陈东给老布朗谈了自己改变茶叶店经营方式的想法。布朗最初是不同意,但他哪驾得住陈东的口才。陈东的要求只有一个,赚的钱,一人一半。
老布朗都准备破产的人,哪在乎这些。
陈东没想过把东方茶艺引入英国,那玩意只适合华夏人。但他还是有绝招,有底气的。
在他所处的时代,年轻人都拿奶茶续命。每一个野心勃勃的大学生创业,首先想的都是开奶茶店。虽然成功者了了,但流水的大学生,铁打的奶茶店。赚不赚钱不知道,反正店越开越多。
陈东从后面搬了两张小桌子摆在店里,又从不知哪个角落里找到一个锡壶、几个银杯,煞有介事的摆弄起来。估计是老布朗阔的时候用来喝酒的,虽然现在作为资深酒鬼,通常是对瓶吹,但咱也讲究过不是?
找了两块木板,一把刷子,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字写得不赖,毕竟是英美的硕博,而且读书时从未荒废过时间,不然国家要退留学费了:
布朗的奶茶,2便士一杯,第二杯半价。
一块板放在店里,一块板用钉子钉在码头边柱子上。
这块板一出世就引起了关注。首先是奶茶。
milk大家都认识,tea大家就算不认识也听说过,但milktea大家就没听过了。很明显,这是一种饮料,因为论杯卖不可能是苹果,也不可能是蛋糕。
其次,一杯饮料居然要2便士一杯,店主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当时的工资收入不高,一个码头搬运工人一天的收入也不过十便士,足以养活动一个三口之家。
很多人看了之后嗤之以鼻,摇着头走开。
但码头人来人往,最不缺的就是人。总有一些有钱人想尝鲜,特别是刚靠岸的水手,手里握着几个钱,不花完心里不痛快,忍不住到店里试试。
陈东把茶叶磨成粉,慢慢地泡成浓茶,将牛奶煮开,倒入浓茶,加一点糖,倒入银杯,约有200毫升左右。
客人初喝起来有点苦,牛奶的爽滑经过喉头,带出淡淡的回甘,顿时觉得意味无穷。
咖啡刚刚从非洲引入英国,相比咖啡的苦味,茶的苦涩淡得多,被牛奶白糖一调和,这种独特的风味立即获得客人的欢迎。
尤其是第二杯的半价的噱头,让大家觉得薅了东方神秘大国的羊毛。
老布朗被陈东的神操作搞晕了。
门可罗雀的茶叶店,摇身一变,居然成了餐饮店,因为陈东与对面的面包店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每天代卖蛋糕点心,从收入中提取百分之十的手续费。
蛋糕店的老板娘本来觉得这个东方来的骗子是个白痴,咱们两家店隔一条街,还用得着你代销?就你那个破店,只怕我的点心过期长霉了都卖不出去。
但陈东根本不给她讲什么商业逻辑,只是一口一声美女,赞扬她的美德,圣母般的容颜和王宫大厨般的出品,不找多一点代销是整个伦敦人民的损失。说得老板娘心花怒放,就当做慈善,试试看。
英语夸人的说法不多,就如同英语骂人的话不多一样。翻来覆去就那几个词。跟中文比起来,差得太远。
想当年韦小宝在丽春院骂人,三四个时辰,什么时候用过重复的词句?
四百年后尚且如此,遑论现在的1618年?陈东不过把中文马屁翻译成英文
第三章 大英帝国第一家奶茶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