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色极好。
布朗的奶茶店生意红火,分店一家接一家的开,招不到熟手工人的问题让莱茵哈特十分伤神。他一度想辞职专门从事管理工作,却被陈东阻止。
“你如果要从子爵变为公爵,就得在政府好好干。”
“可是,贵族势力盘根错节,我的家族也已经衰落,要想上升很难。”
“亲爱的子爵大人,我的国家有一名名言,有钱能使鬼推磨,请相信我,没有钱搞不定的事情。”
“那可不是一点钱能搞定的事。”莱茵哈特十分困惑。
“放心,你将拥有这个世界最多的钱,比欧洲所有王室的钱加起来都多。”
莱茵哈特握住陈东的手,眼角泛起泪花。这么多年了,他们莱茵哈特家族终于看到一点希望。这个气球吹得有点大,但梦想还是得有,万一实现了呢?
莱茵哈特虽然年轻,但他对陈东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这短短几个月时间,陈东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让对陈东充满信心。
这个神秘的东方人身上有种说不清的力量,或许正是这种神秘力量,给这个动荡的世界带来希望。
“愿上帝原谅我,我曾经怀疑您的公正与力量,我曾经报怨过命运的不公,是浅薄蒙住我的眼。把陈送到我身边,正是您无所不能力量的显现。”
陈东不知道一瞬间莱茵哈特心里转过这么多念头,他对莱茵哈特说道:
茶叶将在未来成为英国甚至整个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产品,你现在要做就是培育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消费习惯。先将专场歌剧推出,然后成立专门的茶叶贸易公司并在伦敦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
这些操作对财政部的预算处长来说都不算难事。在17世纪,荷兰、英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公司、股票、债券的概念和市场。
特别是英国,由于王室常年对外作战,每当军费不够时,政府都会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由于有国家背书,而且英国基本上每次都可以打赢,所以,政府债券的声誉相当不错。
一个礼拜之后,伦敦大剧院隆重推出《茶道印象》话剧。由于事先在《泰晤士报》上进行了长时间的渲染和广告轰炸,在上流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话剧正式上演之后,伦敦上流社会基本倾巢而动,纷纷涌向伦敦大剧院,一时间洛阳纸贵,如果茶余饭后不谈一谈男爵大人与茶花女的爱情故事,都不好意说自己是英国人。
在《泰晤士报》的推波助澜下,莱茵哈特的茶艺馆开遍伦敦繁华的商业大街。一时间,喝茶成为潮流风尚,茶叶销售一改以往的小众印象,成为大众消费产品,迅速走红。
伦敦街头出现的商业变化自然吸引了王室的注意,詹姆斯一世的情报组织不孚众望挖出莱茵哈特子爵这个幕后大老板。1619年5月份,莱茵哈特终于单独站在了詹姆斯一世面前。
莱茵哈特从奶茶谈到茶叶贸易,谈到从远洋航线谈到英国与大陆诸国的关系,从羊毛生产谈到与法国开展的竞争,国王大人长年深思而不得解的治国难题如拨云见日一般被一个小小的处长说得如此深入浅出。这个世界真的变了。
詹姆斯一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处长,一个破落小贵族硕果仅存的一根独苗,居然有这等见识。不由得不为惊奇。
这次会见,进一步坚定了詹姆斯一世开拓远东航线,发展世界贸易的决心。
而这次会见也在上流社会引发一场舆论风暴,一些大家族开始关注莱茵哈特,据说有两个伯爵家族甚至开始考虑联姻的可能。
最近陈东的修炼进步颇有心得,进展很快,海拉好吃好睡,也开始发育,陈东考虑是时候到苏格兰走一走了。
新教从德国发端,但到英国走得特别远,其中苏格兰是其重要发源地,更重要的是五月花号此时不知叫什么名字,肯定在跑欧洲大陆航线。
当陈东向雷亚尔长老提出要北上苏格兰调查新教和杰斐逊,雷亚尔一口答应,并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
最近新教闹得很凶,对教会提出严厉批评,认为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压迫、欺瞒教众,违背上帝的指引。特别是教会打压科学,实施愚民政策,不符合时代潮流,引起很多社会底层信众的认同。
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逐步昌明,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科学工作者打着认识自然的旗帜,公开质疑圣典,教会忙于搜捕、打压、扑火,对杰斐逊的调查自然放下了。
现在陈东主动要求协助,教会自然同意。
陈东向莱茵哈特交待了下一步的行动,打点行装,给海拉套上嘴罩,项脖上套着铁链,乘船奔苏格兰而去。
第十六章 国王的决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