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微微点了点头。
张?S:“策问有关粮食增产和赋税一题,是否是你出的。”
凌霄:“是。”
张?S:“那孙胜的策文能否当的第一。”
凌霄:“能。”
张?S话头一转:“戴大人,您觉得那孙胜的文章能当得第一吗?”
这都察院不愧是都察院,一出手就从内部开始瓦解,戴济本来觉得已经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了,在一旁安静的吃瓜,没有想到火烧到自己身上了,明明不冷的天,却一下子出了浑身汗。
戴济支支吾吾,凌霄心一下子提了上来,这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如果戴济否认的话,便会坐实两人录取失正,戴大人还有借口可以讲是听从凌霄的,顶多是一个失察的罪名。
张?S步步紧逼,拿出了他都察院大人的气势,接着问道:“戴大人,可有什么难言之隐?”
戴济偷瞄了凌霄一眼,然后回答道:“臣觉得虽然当不得第一,但是可以排在前三。”
张?S:“戴大人,这是你真的想法吗?”
戴济点了点头,凌霄听到这里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他和戴济两人现在还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张?S也没有打算问这一下,就把两人给制住。
“阅卷虽然是经过你们两位主考官的,但凌编修你出题有失偏颇,又凭个人喜好,将孙胜排在第二。”
随后疾言厉色的质问凌霄“你将南京几千名的生员放在哪里,你愧对皇上信任,不愧当那南京的主考官。”
终于,重点来了,凌霄是否与女子有染,是否与礼部的人有矛盾,是否被人陷害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诋毁凌霄能力不行,思想有问题还是最主要的。”
看皇上没有开口说话,凌霄便直接回道:“不知我出的题哪里偏颇了,请大人明示”
“粮食增产一事尚未定论,如何能出给广大生员作答?”
“粮食增产一事是户部实打实的数据提供上来的,张大人,您要是有疑问可以直接去问户部。”
“那是否要提高赋税,朝廷尚未讨论出来,你却堂而皇之的当了乡试的试题,蓄意扰乱朝堂,你可知罪。”
凌霄向皇上磕了一个头,讲道:“皇上,臣绝不扰乱朝堂政事之意,只是我们在推行一项政策时候,也要倾听一下民意,这是参加乡试的秀才都是各个地方的佼佼者,通过他们我们可以知民意、知民意,还能助于我们以后的政策执行。”
张?S:“皇上,这凌编修说的实在无理,我们朝堂这样多官员,地方那么官员,难道还不如那些未中式的举人。”
凌霄:“官员站的是官员的位置,老百姓站的是老百姓的位置,秀才站的是秀才的位置,猫能怎能真切知道老鼠是怎么想的?”
“荒唐,真是荒唐,就算真如你所说,那孙胜他如何能当得上乡试第二名,文章比起崔明钰差的远了,还不是因为想法和你一样。”
崔明钰是顺天乡试的第二名。
凌霄:“如果张大人,您读过他的文章,便会知道虽然我们都有讲到技术,但是其内容的本质有很大不同。”
张?S“哼”了一声:“都是写旁门左道。”
凌霄:“不知张大人为何会认为是旁门左道,技术变革、粮食增产带来的可是实打实的好处,您没有发现吗?想要让社会进步,便要学习技术,要开办技术学堂,要将数学纳入科举学习之中,要挖掘更多的这样的人才。”
“那是社会的末流,岂能登上大雅之堂。”
凌霄:“那我倒要想问问吴大人及诸位大人,真正学问是什么?”
“大家可能会讲四书五经,是,这些是我们的学问,但真正的学问是海纳百川,能装下阳春白雪,也能容下下里巴人;能是诗词歌赋,也能是奇技淫巧;能让大家站在朝堂上,也能让大家走到乡下去。”
“真正的学问不在于他的文章,而在于一个人的思想,在于是否有助于我们社会的进步,是否能真正的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戴济听了凌霄讲的心里暗爽,谁没有看到皇座上皇上的笑容呢,想来对凌霄的想法十分满意。
张首辅站了出来,说道:“虽然凌编修想法有些激进,但也是为了江山社稷,我看孙胜的文章也有可取之处。”
其他官员也纷纷站了出来附和。
皇上站了起来,对着底下的众位官员说道:“在座的诸位都是我们朝堂的肱骨之臣,技术带来的变革大家都是亲眼所见,困于原地、固步自封,不是你们这些人要做的。”
“如今,国库空虚,尚有百姓食不果腹,却有豪强欺压百姓,有些人却在朝堂上天天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你们心里在想什么,朕都知道。”
朝堂的空气有瞬间凝固,大家纷纷跪倒一片。
皇上停顿片刻说道:“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吧。”
说完,便离开了。
直到皇上走远,大家才敢起身。
第221章 朝堂辩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