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那些潜规则,在卢县令这里,是用不上的,瞬间便摆正了姿态。
“大人,民生问题,向来是个难题,丰谷县治下的田地,十分贫瘠,想要从地里增产,这不容易,依我看还是得从作坊下手。”
“这个问题,我早之前就有想过,县衙经营作坊不合适,还得靠城中商贾,但没有好处,人家又凭什么在本县开作坊?”
去云州城那样的繁华之地,做什么不比在丰谷县来得容易,原意待在县城里的商贾,也都是因为他们的祖宅就在这儿,谁都讲究个落叶归根,越是年纪大的人,越不想离开故土。
“大人治下吏治清明,从无盘剥之事,若我是商贾,我都愿意来大人治下开作坊。”黄知行笑说了一句。
卢言清听着这话,也不由一阵失笑,这黄知行也不知是什么毛病,说上三五句话,就少不得要拍马屁了,想来他上一位东家,就很喜欢这种调调吧。
“其实这也是大人的优势,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大人的好处。”
话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开口道:“前些时候,我一直住在一户老匠人家,他有个好友,年岁也不小,却有一手烧陶的好手艺,若他愿意建个作坊,烧些好陶出来,也算是我们本地的特产。”
这烧陶作坊建起来,得需要人去做工吧,若因为陶烧得特别好,十分畅销的话,那是不是还可以再扩大作坊,再多招些人做工?
总之,以他的眼光来说,那陶是烧得真好,只要烧出来,肯定不愁卖。
听着这话,卢言清觉得,总算是听到一句实用的了,他现在就盼着治下有人能多建几个作坊,招些人做工,提升一下百姓的生活质量。
“听你这么一说,倒是勾起我的兴趣了,如此,那就寻个时间,一起去看看吧,若是当真好,那他建作坊的本钱,本县倒是可以出。”
没想到他堂堂一县令,还愿意为个作坊出本钱,黄知行顿时觉得,这烧陶作坊,怕是很快就能建起来了,不为别的,就为县太爷高看这一眼,也足以让人为他卖力气了。
“大人有这胸襟气魄,何愁丰谷县百姓的日子过不起来。”他突然都有些羡慕起丰谷县的百姓来,有一个一心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主官,他们何须发愁啊。
“这话说得有些早,还是等到丰谷县百姓们日子过起来后,你再说吧。”卢言清摇了下头道,觉得黄知行这人,身上的毛病是真不少。
黄知行摸了下鼻子,倒是慢慢有些摸清了这位大人的性情,不太喜欢溜须拍马,反倒更喜欢干实事,跟着这样的上官,辛苦是要辛苦些,但却会很有成就感。
就好比这丰谷县,已经穷成这个样子,但若是能看着这里的百姓,慢慢的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种成就感,是多少金银都换不来的。
顿时便也打起了精神,打算好生谋划一番,那还没见影子的陶,兴许有一天,能个非常大气的名号,云州陶!
第337章 想办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