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分封,更多的是名誉方面,仅只是一个封号。
但即便如此,对军事层面的激励效果也是巨大的。凡是能够上榜之人,便是意味着得到了吴帝的认可。
特别是护国神将这最具含金量的封号,代表着大吴王朝的荣誉巅峰,能够得到护国神将封号者,个个都是战功卓著、实力逆天之人。
而当分封已定,以周瑜、吕布为首的吴国众将领忠诚、士气均是达到巅峰状态,纷纷上表谢封。
发誓愿永世追随吴帝,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助吴帝开疆辟土,成就千古帝业。
……
河北冀州,邺城。
徐亮分封之事,很快就传遍天下,海内皆知。
魏帝袁绍听闻后,顿时火冒三丈,于朝堂上怒道:
“可恶!”
“他徐亮分封自己的武将便也罢了,竟把朕的上将军张?也给分封在内,这岂不是公然瞧不起我袁绍吗!”
徐亮所分封的五子良将,河北上将军张?赫然在列。
这已经不是在挑衅了,而是在极致藐视他河北袁魏政权!
这摆明着就是在说,他吴国大军很快就会渡河北上而来,然后横扫他魏国,将张?收归帐下。
袁绍这辈子傲气满身,更何况如今又已是一国之君,这段时间龟缩防守早已令他屈辱万分,哪里还能吞下这口怒气。
遂怒目扫视朝堂大殿,喝声道:
“张?……”
可刚喝出声,目色变了变,却是改口道:“高览、??谇恚
阶下两人出列:“末将在!”
“我命你二人率领精兵五万,火速进驻黎阳,时刻准备南下攻取吴国!”
高览、??谇硇朔鼙??骸澳┙?裰迹
得益于官渡之战的及时战略撤退,使得袁绍保住了大部分河北士兵。这也是袁绍拥有足够底气的原因。
“不可!陛下不可啊!”
这时候,郭图听袁绍竟又要主动出兵,吓了一跳,赶紧站出来劝阻道:
“今我军养精蓄锐才渐入佳境,河水北岸堡垒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再用不了半年就可形成强有力的防御阵地,陛下切不可因为一时冲动而放弃这一切啊!”
“这一定是徐亮故意为之,意图就是要激怒陛下,而使陛下主动出击啊!”
田丰、沮授均是道:“郭公则言之有理,陛下既然采取了防守策略,那便应该坚持贯彻下去,不可中途而废。”
袁绍难得见到麾下这些谋士有如此团结的时刻,这若放在往日他定然睡觉都会笑醒,可令他不忿的是,却偏偏是在这种时刻!
他已忍徐亮很久了,眼下徐亮都已辱他如此,他不想再忍了。
更重要的,他眼见徐亮一点点吞食中原之地,而今连荆州刘表都已臣服在了吴国铁蹄之下。
可他呢?
他堂堂袁绍却只能窝在河北之地,受河南徐亮所阻,寸步也不能进。
这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袁绍心里很清楚,此时若再不出兵,那就只能一辈子蜷缩在河北,再也无法取得建树。
不,这还是最理想状态。
以吴国现今这气势之盛,兵锋之强,他恐怕也守不住几年就会……
所以。
攻出去,必须要攻出去!
与其活活等死,还不如放手一搏!
这一刻。
袁绍挺胸而立,烈目灼灼,仿佛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浑身散发出强大的君王气场,让阶下魏国众文武纷纷异目,不敢直视。
袁绍大手一挥,负手身后,断然道:
“汝等休要再多言!朕心意已决,谁敢再劝阻者,斩!”
众文武闻言,尽皆哗然。
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他们这位素来便很优柔寡断的魏帝,竟然会变得如此果断、狠绝!
态度之坚定实属罕见。
所有人顿时都闭了嘴,不敢再多言。
却只司徒田丰兀自开口劝谏道:
“即使陛下要杀臣,臣也不得不说!我河北之地多的是大好河山,只要陛下妥善经营,足以与徐亮隔河而至。”
“可倘若主动出击,则恐大业崩殂,前功尽弃啊!”
袁绍怒道:“又是你田丰!”
“你难道不知道曹操、刘备于白马屡次进犯我河北之境,拔除我多处堡垒,若我再不出兵,只会令其更加得寸进尺!”
这也正是袁绍愤怒的其中一小部原因。
自年少时,曹操在他身边,都只能扮演着小弟角色。更是他那高贵的出身,虽比不得宗族内嫡出的袁术、袁基,但比个阉竖之后的曹操已是绰绰有余。
两人在雒阳时,就因为各种原因,相互吸引,成为了莫逆之交。
可这种友谊,却是建立在他凡事都压曹操一头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弟,如今却因为抱上了徐亮大腿,就敢反过来屡屡攻伐他!
小人得志,其心可恨!
还真当他袁绍不敢还手?
刘备也是。
不过是个织席贩履之徒,竟敢伙同曹操来惹他!
是可忍他袁绍也不可忍!
田丰想也未想道:“陛下断要分清主次啊,曹操、刘备不足惧,二人只是徐亮用来引出陛下的棋子而已!”
“正所谓棋子易除,而奕者才是大患!主动出击只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请陛下三思!”
袁绍哪里还能听得进去,这方乱世,若霸业未成,则袁氏必将黯淡。
是守还是攻,只有不久将来才会给出答案了。
但这一次,袁绍选择了相信自己。
因为官渡之战,他相信郭图,颜良文丑反而被杀,大军士气受挫;相信沮授,反而又止步于官渡,寸土也未能进。
他不想再相信任何人了。
“来人!”
袁绍睁着一双怒眼,喝声道:“将田丰打入大狱,择时问斩!”
“是!”
殿外两名士兵快步奔入,作势就要将田丰给拖出去。
这一幕,是何等眼熟。
田丰失望至极,看袁绍目光充满了死寂、荒凉,便不再多言,挺直身体甩开士兵擒拿之手,冷然声道:
“不用你们来,我自己会走!”
冀州城大狱,他已是轻车熟路了。
确实不用押送。
当下,田丰再次被打入大狱,殿堂内魏国众文武纷纷骇然,尽皆噤声不敢言语。
“陛下,不好了!”
忽然,殿外有士兵奔入。
自从官渡之战后,袁绍就屡屡听到这声,早已听腻听烦了。眼下听闻这一声,下意识就皱眉训斥道:
“混账东西,整天就知道不好了不好了!难道就不能来点好消息!”
来人愣了愣,眼珠转了转,道:“陛下,好消息!”
“?”
这下反而让袁绍懵了,心想这士兵什么情况?遂半信半疑怒声道:“若没有好消息,朕会拧了你的脑袋!”
来人打了个哆嗦,不敢含糊,谨慎道:“不过小人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不知陛下想先听哪个?”
袁绍挑了挑眉,道:“好消息。”
“是。”
来人禀告道:“禀陛下,鲜卑首领步度根突然率领骑兵两万南下侵入西河郡,并州高将军反应及时,已组织了强兵猛将做好了抵御准备。”
鲜卑入侵并州了?
这道消息不出意外,犹如惊雷落入魏国朝堂殿中,众文武百官俱都变色,惊骇纷纷。
对于鲜卑这个异族,在场所有人都不会陌生。
鲜卑首次登上华夏历史舞台,还要追溯到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时鲜卑作为匈奴的奴役,本是位于乌桓之北,与中原王朝素来没有交集。
但在这一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这个异族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
后来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控制。并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势弱。
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迁往中亚。鲜卑趁势占据蒙古草原,吞并匈奴十余万落,开始走向强盛。
至公元121年,鲜卑正式叛汉。
156年,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建立鲜卑联盟,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在他的统帅之下,鲜卑南抄边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
东西一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鲜卑势力达到顶峰。
181年,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西部鲜卑叛离,东部主要分为三个集团。
分别是据有并州云中、雁门一带的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
分布于幽州代郡、上谷等地的轲比能集团。
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的其他鲜卑势力。
而士兵所报的来犯鲜卑骑兵,正是步度根集团!
“这步度根好大的胆子!竟敢侵我大魏国土!”
“这定然是见汉室已灭,觉得有机可趁,这才南下进犯!”
“哼,鲜卑既敢来,我等定叫他有来无回!”
当下大殿内,一众魏国武将气势汹汹议论。
雄姿站立在阶上的袁绍,听闻鲜卑突然侵入并州,亦是大惊失色,但听完士兵禀告后,他眼露欣慰点头道:
“不错,元才(高干)这反应还算迅速,没有辜负朕将并州交给他治理。有元才沉稳组织应对,鲜卑不足为惧。”
众文武纷纷点头称是。
袁绍心神已定,抬眼看向士兵,脸色阴沉了许多,问道:“那坏消息呢?”
士兵不敢抬头,支支吾吾道:“坏消息是……鲜卑骑兵已突破了高将军组织的防线,西河郡已尽落入鲜卑之手……”
“高将军退守太原郡,差小人向陛下请求援兵……”
朝堂之上,死一般的静。
魏帝袁绍脸色变化可谓一个精彩,情绪正在酝酿。
“混账!!”
旋即,袁绍猛然咆哮出声,吼的脸红脖子粗。
他会这般愤怒,一部分是因为外甥高干竟如此无用,令鲜卑骑兵突破了防线,那么以鲜卑人的狼子野心,接下来并州恐怕危矣。
另一部分,或者说绝大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这士兵竟敢戏耍他!
就这还叫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这难道不就是一个坏消息吗?
被一个士兵戏弄,袁绍怒火中烧,愤怒喝道:
“将此人给朕推下去大卸八块!不,是九块!”
“陛下不要啊!小人再也不敢了!”
可怜这名风尘仆仆自并州赶来求援的小兵,他的小聪明也不过只是为他多争取了几分钟活命时间而已。
随着殿外传来一道凄惨声,小兵被活活大卸九块,鲜血洒了一地。
但不管殿外究竟是有多惨,殿内众文武面不改色,议政还在继续。
武将列中,张?脸色变了变,抱拳出列道:
“陛下,鲜卑犯我魏境,绝不可坐视不理。末将愿领一支兵马前往征剿,还请陛下钦准!”
张?这声。
顿时就引起了众武将共鸣,纷纷出列请命。
相比于河南之敌徐亮,对于北方的鲜卑异族,这些魏国将领显然要更加仇视。
再怎么说,他们与吴国之间的战争,那都属于内斗。而对鲜卑则是外战,他们可以忍受自家兄弟的挑衅,但却绝对也容忍不了外人的入侵。
“肃静!”
袁绍阴冷着神色,抬眼看了看张?,没好气道:
“鲜卑骑兵虽强,可一旦进入太原郡,那里山势崎岖,车马难行,只要元才据关而守,鲜卑必不能讨到好处!”
“更何况,朕若发兵前往支援,倘若徐亮趁我空虚,攻我冀州又该当如何?”
张?道:“陛下大可修书一封往徐亮处,向其陈明异族入侵之利害,我想徐亮但凡还有一丝民族大义之心,就定然不会背后偷袭。”
“并且若有可能的话,徐亮或许还会共同发兵驱逐!”
袁绍不满道:“放肆!”
“张?,你是什么心思还真当朕不知?你是见徐亮将你列入五子良将封号,此番请命,并非是想驰援并州,而是想叛投徐亮吧?”
张?大惊,赶忙惊慌道:“陛下请明察,张?万万也不敢!”
袁绍袖袍一挥:“别说了!”
“鲜卑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太原郡!就算侥幸攻破,也不过只是区区一并州而已!朕当务之急,是要与徐亮决一死战!”
“待朕一统天下,再去收复并州亦是不迟,绝不可因此而贻误战机!”
“陛下!”
大殿内,魏国满朝文武齐声劝谏。
但袁绍已然心如铁,再也听不进去。
 
第385章 徐英战鲜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