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将计就计[1/2页]
模拟器:我的三国可以无限回档
南墙君
此刻邺城中。
被整整围了两个多月的城,魏国一众文武见吴军非但没有撤军,反而还变本加厉加大了攻城力度,尽管城中兵粮充沛,还是开始变得人心惶惶。
袁绍得知后,大笑三声,于朝堂大殿召见文武百官,信心百倍道:
“诸卿大可放心,邺城兵精粮足,城高墙厚,纵使有百万大军亦不能破,更何况是徐亮区区十万大军?”
“再者,徐亮常年累战,朕料定他吴国早已是不堪重负,粮草早已告急。如今徐亮加大攻城力度,便是明证。”
“诸卿且看好,不出两月,吴军定会因粮尽而退兵。而那时,我军再杀出城池,便可大败吴军!”
众文武百官听了袁绍这番话,纷纷露出笑容,心中隐忧一扫而空,齐声道:“陛下英明!”
袁绍道:“如果诸卿还心存忧虑的话,事到如今,朕也不妨再给你们透个底。其实早在吴军来攻之时,朕便已向河北各地发出密令。”
“请问陛下,是何密令?”有人问。
袁绍怡然自得抚须笑道:“朕密令幽州、冀州各地,以吴军围城五月为限。若吴军能够围城五月,此时当是粮尽崩溃之时。”
“届时各地兵马将会杀奔邺城而来,与朕形成前后夹攻之势,试问吴军如何能不败?”
众文武心中大定,心想陛下这手未雨绸缪真是绝妙,有此后手,城外步步紧逼的吴军已是不足为虑。
所有人无疑都吃了颗定心丸。
而袁绍会这般自信,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
如今守城之战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也就是说,吴军攻了两个月都还没有攻下邺城,这便说明邺城的防守强度是没任何问题的。
强如吴军也拿邺城没有办法!
但袁绍不得不承认,徐亮这一路走来实在是太顺了,顺的非常吓人。以至于他有时候都在怀疑,自己与徐亮相比,到底谁才是那个拥有四世三公背景的人。
并且徐亮这一路争霸,还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凡是徐亮亲自参与的攻城之战,从开始攻城到攻克,用时都非常之短。不管是江东的曲阿也好,还是徐州的下邳,乃至豫州的谯城、陈县、许都……
攻城最快不过就只短短一夜时间,最长也不超过一个月。
这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有一阵子,袁绍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在他看来,攻城明明是那么难,徐亮却为何可以攻城如捣蒜?
又听了郭图之言后,他甚至认为徐亮是有气运加身,乃是天命之子,否则谁能解释这一切?
后来,徐亮攻破许都,篡汉称帝,与自己的战争已经在所难免。
他尽管犹豫胆惧过,但还是在心中高喊了声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使徐亮是天命之子又怎样?
大不了他就与天斗!
他要破了这天!建立一个属于汝南袁氏的王朝!
是以。
战争开始后。
徐亮再度上演单骑克城神迹,一夜之间闪电攻克他精心布置的黎阳防线。这一战中,守城大将高览战死,淳于琼被俘。
然后,他的亲外甥,并州牧高干叛魏降吴,青州沦陷,渤海郡南皮被周瑜、吕布所围……
这一切,都让他如坐针毡,心生惶恐。
在如此忐忑之下,直到守御到这几日,袁绍终于沉沉吐了口浊气,就好似一个常年躲在地牢里的人,得以重见阳光一样。
他拼命呼吸新鲜空气,对着阳光畅快嘶吼,心情变得无比舒畅旷达,心中一切烦忧都消失不见了。
在如此强大的徐亮所亲率的吴军面前,他袁绍是唯一能够防守至两个月却还没有丝毫破城迹象之人!
就单凭这一点,他就超过了曹操、刘表、孙权太多太多。
他袁绍是当之无愧的,除徐亮之外的天下第一大诸侯!
并且!
就如同前面他所说的,徐亮擅长的是速战速决,两个月都攻不下他邺城,那就说明徐亮是真没办法了。
所以,当下他只要使邺城守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坚持防守几个月,则吴军粮尽兵疲,就是反守为攻之时。
这样一来,他袁绍就将成为战胜徐亮的第一人!
到那时他便可发动反击,夺回河北乃至青州之地。即便是最坏的结果,他也能够与徐亮划河而至。
然后再给他半年喘息时间,待他恢复过来,先找高干清算,再与徐亮复争天下。
完美的计划!
于是,在这般自信中,袁绍稳坐帝王殿,坐等吴军粮尽。
……
但袁绍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邺城以南地区,一支支打着吴军大旗的运粮部队正源源不断往邺城前线送达。
这些运粮部队并没有民夫身影,全都由木牛流马装载,在护粮部队保护下,一辆紧挨一辆,南北连线数百里。
说句不客气的,吴军眼下兵粮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士兵顿顿不但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
一言不合就加餐,士兵士气丝毫也未受邺城久攻不破的影响,反而每天都期待着干饭。
待到攻到第三个月。
周瑜、吕布成功会师于南皮城下,将南皮城包围。
徐亮收到消息,便令主力继续围邺城,而命关羽、赵云、乐进、夏侯渊等将,率领一支两万人偏师,经略附近郡国。
在他已知情报里,袁绍为了拱卫邺城,已从河北各地抽走了大半兵马。所以在邺城、南皮这两座荆州最主要城池都被围住情况下。
这些地方上的郡国,就无法防守自保。
反正围城期间闲着也是在闲着,而在士兵粮草都充足情况下,分兵去占领地方,然后再包围城市,这是徐亮玩三国志时的老传统了。
而对此,被围困在城中的袁绍也只能干着急。因为对外已经断绝,兴许连他要做什么都不知道。
当下。
关羽、乐进众将得令,兵分两路分攻魏郡各县而去。
突然有一路兵马从城墙下撤走,邺城守将敏锐发觉到了这一点,立即向魏帝袁绍报告。
袁绍听闻后,紧急召集众官商议。
于朝堂之上,众官纷纷表达了自己担忧,认为徐亮撤走一军,这必然是去攻地方城邑,企图将邺城周围彻底锁死。
袁绍在思索之后,却是笑道:“汝等多虑了,在朕看来,徐亮这定然是粮草已尽,自知攻不下我邺城,故分批撤退,以乱我耳目罢了。”
“徐亮就是要让你们认为,他这是分兵去攻附近地方城邑,使你等不敢出城追击。哼,殊不知他这雕虫小技早已被朕看穿!”
众官闻言,均是觉得袁绍所言在理,直呼陛下圣明,深信不疑。
第392章 将计就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