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年南方的秋天非常热,但百姓们劳作的热情更高。
      荆州和益州就不必说了,江东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丰收场面。
      真可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张绣治下,对所有官员政绩的考核非常严格,也更加公平,只要你有才能,不管在哪个职位上,就一定能够表现出来。
      有了政绩,那就有升迁的机会。
      因此,每到收获的季节,官员们都会出现在田间地头,而张绣也会到各处去,探查情况。
      粮食收成的多少,对每一个官员政绩的考核都至关重要。
      虽然张绣非常注重商业,但他更清楚,这个时代,农业才是真正的经济命脉,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铁制农具在张绣治下已经非常普遍了,曲辕犁也在南方开始使用。
      淮南地区能够达到一年两熟,那么张绣相信,江东和荆州慢慢也可以达到,关键是选择种子和土地。
      与此同时,他对引入西域以及西方的一些蔬菜和水果,也很重视,让一些大世家的商队亲自前往西域,设法带回一些种子。
      这个时候,土豆和棉花已经在西方大量种植了,大汉的丝绸非常有名,可它无法代替棉衣棉甲。
      以前历史上这个时期,南方已经慢慢出现种植棉花,张绣相信,通过他的努力,肯定能够加大规模。
      而土豆自从传到我国之后,一直备受喜爱,因为它产量非常高,古代都把它当做主食,而非蔬菜。
      只要有了土豆,南方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关中地区也可以,而且能够彻底让百姓解决吃饭问题。
      与此同时,张绣命令马钧的工部大量制作水车,改进纺丝车,官员兴修水利。
      现在是建安九年,前世的张绣曾在一些典籍上看到,赤壁大战前,北方是大丰收,而南方连续遭遇了旱灾和水灾,粮食欠缺。
      这也是曹操当时急于南下的原因。
      如果不是看到这个有利因素,他会采纳其他人的意见,先平定关中、西凉的马腾韩遂,彻底解决后顾之忧,然后再南下荆州。
      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在这个时空中,还会不会发生,张绣都要未雨绸缪。
      兴修水利不但可以应付旱灾,也可以应付洪涝灾害。
      有了大量的水车,就不担心庄稼被旱死。
      修好水坝,加固河岸,可以预防江河决堤。
      而在这个过程中,张绣发现了一个政绩非常突出的官员。
      一调查,得知此人叫郑浑,对如何兴修水利有独到的见解。
      张绣马上提拔他为典农校尉,并拨给他五千郡兵,主要负责兴修水利,治理长江及其它的河流。
      益州的最后一战终于结束了,没有出乎张绣的意料,诸葛亮和庞统火烧藤甲军,将孟获的蛮兵及兀突骨彻底击败。
      张绣马上向益州派遣了大量官员,几乎把洛阳书院和襄阳书院的学子全部派出。
      五千多人的队伍浩浩

第329章 南蛮平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