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8章 三国初形成[1/2页]

我,西凉武夫,雄霸三国 醉酒西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方张绣欲称王的消息传出之后,北方的两大诸侯曹操和袁绍,不但没有丝毫要出兵讨伐的意思,而且还积极“响应”,麾下文武都在商议称王之事。
      必定水涨船高,主公称王了,众文武的官也就更大,更高。
      学文习武,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做官、做大官,光宗耀祖吗?
      这一下,许都朝廷全体禁声。
      还能怎么说?还敢怎么说?
      声讨张绣可以,可现在能声讨袁绍和曹操吗?如果那样,惹怒了曹操和袁绍,朝廷还要不要?
      现在可不像董卓当年把持朝纲的时候,天下有那么多义士,一呼百应。
      而且有消息传出,朝中的众臣,已经开始修改大汉祖制,要废除异姓不得封王的这一条。
      许多人感叹,天要变了!
      一旦朝臣修改完毕,大汉天子刘协自然要对曹操和袁绍封王了。
      封王比称王能好听一点,朝廷能保持一点尊严,挽留一点面子。
      但这改变不了名存实亡的现实。
      朝廷的事,没有人过多关注,现在三大诸侯麾下的文武,都在商议、讨论称号的问题。
      张绣麾下的众臣,大多偏向于汉王,当然也有人主张楚王的,认为汉王脱离不了旧王朝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张绣直接拍板确定,就是汉王。
      什么脱离不了旧王朝的影响,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只要思想先进,那就是全新的王朝。
      而且,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大汉影响力太大了。
      张绣决定,不但自己称汉王,将来所写的字,就叫汉字,所说的话,就叫汉语。
      众臣听了之后,直呼主公英明。
      消息很快传到许都,曹操再一次后悔了。
      当初陛下迁都许都的时候,他如果将麾下的兵马称为汉军,现在的汉王就是他的。
      而以汉命名,荀??髫?蛐聿换岱炊浴
      曹操麾下的文武,想来想去,只有豫王的称号合理,许都在豫州,豫州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比起汉王来,豫王似乎差了一截。
      一个是大汉天下,一个只是豫州。
      而袁绍那里,准备的非常快,以魏王为称号。
      魏王比豫王也大气,以前历史上曹操称王时,因为已经迁到了邺城,故而也称魏王。
      名号确定了,才只是一个初步工作,后面的事务还非常繁多。
      张绣给了一个大概的思路,让文武众臣拟定方案。
      按照以前时空历史的发展,陈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两汉察举制的延续,其关键是中正和大中正。
      一旦中正不能做到大公无私,那么这种制度就有许多弊端。
      因此,在晋以后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朝以后废除。
      而到了隋唐,出现了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六部制一直延用到了大清,可见这种制度有自己的优势。
      其实,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在原有基础之上,慢慢演变而来的,不可能凭空出现。
      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在大秦时

第338章 三国初形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