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煊按部就班的来到了照磨所。
检校还是一如既往的态度,王煊走进了照磨所,他们也只当没瞧见。
要不是王煊马上就要死了,不想多事,一定要教训下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刚准备走进卷宗室,查看一下昨天关于宁王的事情,就有人来了。
“户部尚书!”门口两名检校高呼了一声。
引得王煊把视线投了过去。
户部尚书?
突然来照磨所做什么?
王煊迎了出去。
“听说……这照磨所换人了?”来人是个中年男子。
如果王煊没记错的话,户部尚书应该姓袁,叫袁行路。
“下官见过袁尚书。”
“状元?”户部尚书上下打量了一下王煊,冷笑了一声。
显然没把他放在眼里。
“户部尚书来,所为何事?”王煊冷神。
“正好,之前的照磨都没能解决本官的事情,本官就看看,你这状元,有多大的能耐。”说着,径直走向卷宗室。
见到此举动,王煊皱眉。
卷宗室离照磨所门口,隔着三四个房间。
这户部尚书很是熟悉照磨所啊……
来者不善。
王煊跟了上去。
袁尚书熟练的在位子上坐下。
因为王煊昨天来过的缘故,他让杂员打扫了一下,至少没有灰尘了。
他熟练的摸着头顶的卷宗,抽了出来。
王煊眯了眯眼睛。
这家伙知道宁王卷宗的位置。
“小状元,听说你和宁世子关系匪浅?”他抬眼。
“并非。”王煊道,“同窗罢了。”
“哦~”他尾音拉的长长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那就好办了,前几个照磨,口口声声喊着宁王是清白的,很不好办啊。”
听到这里,王煊心里咯噔一声。
果然,是冲着宁王来的。
“建安一年,柳州兵变,宁王带兵镇压,皇宫拨粮30万石,宁王攻下,事后上万士兵饿死柳州,这事……”说到一半,尚书抬头,用锦帛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顿时笑了。
“我怎么忘了,你当时只有8岁。”
“好吧,接着往下说,建安三年,沧、兖、淮三州饥荒,皇宫拨粮15万石,饥荒持续2年未平,饿殍遍地。
建安八年三月,也就是这个月,北境赈灾粮,30万石不翼而飞,这每一笔,可都是宁王接手之后,出的事儿啊。”
王煊沉默着。
“前两笔暂且不提,毕竟灾情的事,谁也说不准,也许几十万石不够宁王用呢,但是……这一次,30万石赈灾粮不翼而飞,正好丢在了宁王旗下的兵手里。”
懂了。
不出意外,这姓袁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整死宁王。
光是他,肯定不敢这么行事,背后一定有狗皇帝的授意。
“袁尚书如果想知道这件事的话,那应该去找锦衣卫或者大理寺,找下官可没有,下官只是个管理卷宗的。”王煊说道。
“本官……”
“伪造卷宗可是死罪,袁尚书。”王煊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他知道袁尚书安的是什么心思。
这件事情,牵涉甚重,大理寺和锦衣卫都会出动。
照磨虽然不是个大官,可也掌管了整个照磨所,所有的卷宗和文书。
大理寺和锦衣卫查案的线索,都要记录在册,送入照磨所。
这份线索会双方共用,他们要依靠着这些卷宗继续往下查。
倘若伪造卷宗,让这卷宗成为了线索,那便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把责任推给宁王了。
所以这件大事,才一直在为难照磨。
而前几任照磨,都是顺天府府尹送来的,顺天府府尹是拥护宁王的,送来的人,自然都是念着宁王好的。
其中有两位还是高官,就这么被皇帝处死了。
可见,皇帝有多着急这件事。
若非顺天府府尹地位显赫,恐怕皇帝早就往照磨所塞自己的人了。
这次借着处罚王煊,想要他服软,从中帮忙。
却没想到,他根本不怕死。
而且,宁世子确实是他的挚友。
只要王煊在,所有进出的卷宗,都归他出纳。
就算袁尚书买通人把卷宗送进来,他也能拦下来。
恐怕,这就是照磨连续被处死的原因。
&
第15章 吾乃王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