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王从小就备受关注,因为他生得聪明伶俐,长得可爱,母妃又是受宠的妃子,父皇对他也有偏爱。
父皇还几次表露过想立他为太子的意愿。但最后却因为母妃的失宠不了了之。
汾王对此并没有太多想法,他一向闲散惯了,对那些权势的东西并不太感兴趣。
他唯一希望的是能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相伴一生。
但长这么大,他就没碰到过让他心动的女人。那些世家贵族都想往他身边塞女人,可那些庸脂俗粉,眼中充满算计的女人,他看了都觉得厌恶。
直到七夕那天,他溜出宫去,在泸水河边看到了她。
她在河边放花灯,那盏燃着朦胧烛光的莲花灯顺水流缓缓飘下,就飘到了他的脚边搁浅了。
汾王捡起那盏灯,抬头看去。
那位姑娘正笑盈盈地看着他,明眸善睐,顾盼生辉,天上的明月都不及她耀眼。
汾王听见自己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多谢这位公子。”那姑娘已走到跟前,接过他手里的灯,重新放进河里。
这次,花灯没有再搁浅,很顺利地飘远。
姑娘又行了一礼便离开了。
汾王忽然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问问她叫什么。
原以为只是一次没有结果的邂逅,没想到会在柳林海家遇到她。那时柳林海刚封了大将军,便宴请宾客,他受邀前往,就那么不经意间看见了那抹窈窕身影。
从那以后他便时不时地往柳家去,只为了能再次邂逅她。郎情妾意,在不曾言明的情况下悄然而至,感情或许就是这么神奇,真的将一个人放在心上,便会心有灵犀。
汾王决定向父皇奏明情况,迎娶柳秀琴为正妃。皇帝最初也没阻拦,可后来发现他对柳秀琴的关注太多,甚至偏爱得有些过分。
因为彼时林家也有意向柳家提亲,汾王竟派人将媒婆揍了一顿,然后在大街上就将柳秀琴带走。
此举很不符他平日的品行,让人议论纷纷。皇帝将他召进宫询问,亲耳听到他说爱上那个女人,此生唯她不娶。
皇上震惊,心里做了决定,这样的事可以发生在平常百姓家,却绝对不能发生在帝王家。
他以太子之位诱惑,汾王也不为所动,皇帝不得不采取措施,硬是将二人分开,让柳家和林家联姻。
等汾王从外地赶回时,柳秀琴已定亲,他伤心气愤,进宫和皇上大吵一架,被皇上关了禁闭。
汾王就此与心爱的女人无缘,甚至天各一方。
人生在世还有何意义?
汾王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对诸事更不放在心上了。
但他没想到柳家会有存活下来的人。看到那个酷似柳秀琴的人,他的心活跃了,也决心为柳家翻案。他有感觉,这个人似乎和柳家有关,她接近自己的目的应该和柳家有关。
想到枉死的人,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些年太颓废了,对不住心底那份爱。他不该因为柳秀琴和别人定亲就认定她的背叛,他明知她也是迫于无奈,却还是将一切责任归咎于她的不坚持。
汾王开始查柳家的事,并将目标锁定在林家,可是当真相揭开,他震惊了。
这件事竟然是父皇一手促成的。
他心里好恨,可那是他父皇。
最终,当那位战功赫赫的夏战神站在大殿前,质疑柳家一切时,他站出来为父皇顶罪,并被软禁在皇陵。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真的,父皇只是顺势将他关进去罢了,为的不过是保存他的实力,并让操纵一切的人从幕后跳出来。
直到他的三弟现出原形,并得意忘形逼宫,他才知道,柳家原来遭遇了那么多,从那么早开始就被人算计了。
可就算陷害柳家的人揪出来了又有何用?秀琴再也回不来了。
他依旧心如死灰,甚至萌生过了此残生的念头。但他的兄弟,秦王,却看准了机会,跃跃欲试。
送九公主和亲时,他和秦王一道送行,回京的路上,他就预感到秦王不会放过他。
面对突然出现的刺客,他并不惊慌,相反,心里很清楚他们定是秦王安排的。
在刺客的攻击下,他不慎掉落悬崖,那一刻,他想到的是柳秀琴。如此去了也好,也许黄泉路上还能追到她。
可是他并没有死,昏沉中似乎看到眼前有一道身影,像极了柳秀琴。
他喃喃叫唤:“秀琴,秀琴……”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意识开始苏醒,便感觉到有人在照顾他,细心温柔。
他努力睁开眼,正看到一道背影蹒跚走出门,只是一眼,他就想起了柳秀琴。
等那姑娘再回来时,他已彻底清醒。可那人不是柳秀琴,她跛着脚,面上覆着面纱。
怎么会是她呢,她在五年前就已经离去,死在他眼前。
汾王说不出的失望,对自己这么努力醒来感到可笑。还醒来做什么呢,不如一睡不起。
那姑娘看出他的不配合,每次喂药都盯着他,不喝完绝对不出去。
汾王对她很冷淡,“虽然你救了我,但我不会因此感激你。我这条命,本来就不想要了,你救我也只会增加我的痛苦罢了,何必。”
那姑娘皱了皱眉,也同样很冷地说:“你父母给你的生命,就是让你这样挥霍的吗?你不思报答,只顾自己,如此自私自利,确实不配活在这世上,也枉我废了这么大功夫救你。”
汾王不为所动。她又道:“但既然你连命都不要了,你这条命如今是我救的,那便是我的,没有我同意,你不准轻生!”
“所以,这药你必须喝下去!”
汾王这才正眼看她,越看越觉得她如梦中之人。
就单单她的声音,即便她有意沉着气,可她大声说话时的尖声细气,总有那个人的味道。
第179章 番外5——关于汾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