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后面我们judy感觉是爱上了下西洋开盲盒的感觉,毕竟每次郑和回来都会给他带各式各样的土特产。
      像是第四次下西洋还带回来非洲黑人,哪怕是朱棣是皇帝,那也很新奇啊。】
      别说朱棣,就是其他看到真正一身黑的人都张大了嘴巴,比之前天幕演示的小人还要黑。
      海外的人居然长这样?
      难怪人家上瘾,换他们也觉得新奇啊。
      自家地大物博,但什么好东西都是先给皇帝,该看的都看过了,别人家虽然不是那么实用,但新鲜啊。
      【朱棣在世时,郑和基本上就一直在下西洋,一直六次。
      等到第六次郑和回来时,朱棣已经去世了。
      而朱高煦呢,他没那么好大喜功,要是郑和前面几次带回来的都是什么良种、金银矿石什么的,他还可能支持花费浩大的下西洋活动,但显然不可能。
      所以他登基以后就停止了这个活动,但大家也知道,他前面监国太子当了很多年,但正儿八经的皇帝就当了十个月。
      实在是太胖了啊,都影响到健康,好口腹之欲。
      而郑和闲置的这段时间倒是有功夫和太子朱瞻基讲讲下西洋的事情,等到朱瞻基一登基,重启了这个活动
      朱棣眼刀子开始飞向胖大儿,不是因为下西洋,而是因为他吃到影响身体。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他们努力的点啊,朱高炽苦下脸来,他爹怕是又得下狠手了。
      本来现阶段已经在吃草了,过了今天该不会更加苦吧?
      【第七次,也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他死在了航海途中。
      或许是预料到自己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在出发前他找到自己的好友交代了后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遗憾的是,明朝耗费巨大财力,郑和顶着危险下西洋的资料,后来被兵部尚书刘大夏全部焚毁。
      因为当时的皇帝想要重启,明朝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王朝,因为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很多次都有触及到发展的机会,可因为种种缘故,失之交臂。】
      谁也不能保证朱见深重启下西洋活动就能改变历史进程,可是,万一呢?
     &nb

第160章 Judy,别纠结名分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