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同步建设了一个模拟太阳的光源,以提升徐戎居住的幸福感。
徐戎自己都感觉有些夸张,这种级别的待遇享受,恐怕华国权柄第一人的那个老人都没有这等待遇吧。
————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徐戎带着这些物理领域的专家完成了整个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的细节优化。
同时,徐戎根据技术的要求对每个部分需要进行理论优化的部分进行拆分,分别交给不同的人来负责。
有了总体思路的指导,七八个小队齐头并进同时开始工作。
这些小队都是华国最顶尖的人才,工作的效率极为惊人。
按照徐戎的预测,估摸着一个月的时间,可控核聚变的所有理论预研就能全部搞出来。
其中涉及到每个环节的海量数据都会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
最后一步则是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出从点火到发电全流程,虚拟出整个运作的流程,从而为实际建设提供指导。
徐戎将自己设计的所有环节事无巨细的交给这帮“学生”以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用他的话来说,剩下的活儿你们干就好,还用我干嘛?我这个小本科生,就不抢各位大佬的风头了。
即便话是这样说,徐戎对于技术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每个难题都有极高的敏锐度,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这帮顶尖的理工男对徐戎可谓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成了“徐老师”的小迷弟。
甚至于有头发花白的院士抢着给徐戎端茶倒水。
徐戎在“逼乎”上提问的那个问题,没想到高赞回答的戏言,如今真的成了现实。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徐戎表现出来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也是超群的。
徐戎能够清晰的了解团队中每个人的擅长领域,同时做到合理的搭配,几乎让所有人都挑不出理来。
短短的时间,所有人都忘了跟自己合作的只是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小伙子,都把徐戎当成了自己的同辈甚至于师长。
参与项目的这些已经站在学术界顶峰的大牛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徐神,果然可以称之为神!
理论部的工作已经不需要自己操心,徐戎接下来又要投入到工程部的进度中去。
至于基础的施工工作自然是不用徐戎操心。
在给出设计方案的同时,徐戎已经对于建造场地做出了大致的规划。
这种初期场地平整的工作,作为基建狂魔的华国永远可以给你足够的信赖。
地下三百多米的空间中,被生生掏出来一个半径两千米,高度有一百米的圆柱形空腔。
无数道巨大的光柱照射到坑底。
数百台大功率挖掘机和盾构机在其中不眠不休地工作。
站在高处望去,这道深坑极为震撼,仿佛是要挖到地心去。
单以地下工程的壮观程度,恐怕这个世界上再没有能与之相比。
这将会是世界上第一座可以持续产出能量的可控核聚变工程堆,也是新世界的起点。
不过,在此之前,徐戎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做。
那就是,再次征服另外一支队伍。
第19章 徐神的待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