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先前给林总研究缝纫机修理的专家画出来的。
林总拿给叶凡看的时候,叶凡便知道这草图是有真水平的。
只是有些专家是只懂理论不懂实际操作的半桶水。
所以这草图便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而叶凡拥有变废为宝的才能。
什么东西到他手上,不都能重新大放异彩吗?
叶凡仔细看了一下草图中的缝纫机构造。
首先是缝纫机机架,它起着支撑缝纫机的作用的,而且上面有踏板也起着给缝纫机提供动力的作用。
其次是缝纫机的机身,它是缝纫机的最主要零件。
机身旁边是缝纫机的压脚,我们的面料就是放在压脚下。进行缝纫的。
接着就是缝纫机的转动轴,也就是它的动能,通过轴的转动起到运作机器的作用。
叶凡回忆起林总的那台缝纫机,转动轴的损耗是最严重的。
因此用甲等铁片锻造出一个新的转动轴,是十分关键的。
转动轴需要和原来的缝纫机尺寸、大小十分契合,要保持毫无缝隙,才能运作正常。
甲等铁片的亮度已经够了,可是不够薄,得磨成薄弱纸片的那个地步,才能使转动轴灵巧、运速快。
只是铁铺的锻造工具,例如磨椎、打锤之类的,都过于粗笨。
叶凡想要造出新的转动轴,还得翻新工具才行。
想到这,叶凡算是有了初步突破了。
叶凡继续观察着草图上的其他结构的细节图。
缝纫机调节针距的部位通过拧松上面的螺丝,然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往上或者往下进行调动。
往上调针距就越小越往下调,针距就越大。
而这根突出的大针,便是缝纫机的机针了。
缝纫机的机针是可以拆卸更换的,根据面料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针,粗针缝合比较厚的面料,而细的针是和缝合比较薄的面料。
林总的那台缝纫机,机针已经弯折了。
即使恢复原形,也不能根据衣服的面料而发挥作用了。
所以机针的活灵活现是第二步突破。
再看看缝纫机的针梭,针梭安装在面板的下面。
缝纫机缝合有面线和底线,两根线相互配合才能缝合面料。而底线就是上在这个针梭上的。
可是仔细观察过林总那台缝纫机的人,都知道,他那台是没有针梭的。
几十年前的缝纫机的针梭和如今的机器所需要的针梭,已经有很大差别了。
想要保留传统机器的韧性,又要在此基础上革新,融入先进的时代技术。
这才是最难突破的。
想到这,叶凡不禁打起了哈欠,有了倦意和乏累。
他已经初步对这个项目做了估量了。
接下来怎么做,叶凡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于是他安心睡下了。
第二天,叶凡早早起来了。
睡足了八个小时,在清晨醒来呼吸新鲜空气,让叶凡浑身都顺畅了。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
叶凡中午晚上又没有时间陪伴聋老太太和小女孩了。
所以早餐,叶凡想尽力做得丰盛一点。
叶凡拿出盘子里的鲜肉和一把新鲜的青菜。
大米淘完后,和剁得碎碎的鲜肉、青菜叶一起下锅。
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青菜瘦肉粥就做好了。
小女孩闻到香味,蹦蹦跳跳地问叶凡:“舅舅,你究竟是铁匠还是厨师呀?”
小女孩甜甜的微笑,感染了叶凡。
第19章 修好传家宝,指日可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