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早,李暖还是早早起来,今天要去镇上。
她没有去村口坐牛车,因为牛车是要花俩个铜板,而俩个铜板可以买一斤糙米了。她背着野鸡和黑木耳顺着去往小镇的大土路走着,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从后面看,就像一个大背篓在移动。
坐牛车去镇上要一个时辰,而李暖一路上走走停停,到镇上花了俩个时辰,走的腿都直发颤。
这是个临近川河的小镇,故名临河镇,是周边小村农民赶集的较大镇子。
李暖没有去集市,而是四处打听了一下,镇上最大的酒楼叫福顺楼,除了主打菜,还做一些特色菜。这特色菜主打的就是野物和山货,所以李暖先直接找了福顺楼。
李暖绕了一圈,在福顺楼后门处见有些农户在给送菜,便找了店里小二哥说,“小哥,可否帮我找下掌柜的!”
“找掌柜的?你等会儿。”小二并没有因为李暖穿着破旧露出不耐烦的神情。
一会儿功夫,福顺楼张掌柜随着小二走了出来。“谁要找我?”
李暖想作为镇上来来往往最大的酒楼,南迎北往的客人也多,说些喜庆的吉祥话作为酒楼的掌柜也会爱听。
“掌柜的,生意兴隆,祝您四季平安,八方来财!”李暖说道。
“呦,哪来的小丫头,说的好寓意。不错不错!”张掌柜也是第一次听一个小丫头这样对他说,顿时对眼前的李暖有了好感!接着说“丫头,你找我什么事?”
“掌柜的,我昨日摘了些新鲜的木耳,还有只野鸡,想问您这收不收?”如果酒楼不收,那就要去草市摆摊,到时会花费更长的时间了,不知道春儿能否搭照好母亲,心里想着事的李暖试探的问询着。
“当然收了,这个季节新鲜菜很少,你如果还能找着鲜木耳这样的菜,尽管送来!野鸡我也一并收了。”张掌柜忙道,这些日子来的客人每天吃的菜也就那几样,天天抱怨菜品单一,嘴里都淡出鸟了!
虽然酒楼也有晒干的蘑菇,木耳,但还是少。
“这样,平常菜是一文钱一斤,菌类随高也就三文两斤,但冬天新鲜菜比较少,我给你两文钱一斤如何?还有野鸡,外面摊位上是十二文一斤,我给你十一文一斤。”
“行,掌柜的,从你说的算!”李暖想了想,既不用摆摊费时间,还能一次性卖掉,这个价还是公道的。
“那行,我让小二给你算钱!”
小二给李暖的东西过完称说,“木耳十二斤半,按一斤两文算,是二十五文;野鸡有九斤一两,真好一百文钱,加
第3章 临河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