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懒,还能有你懒吗?太阳都晒屁股了你才起,看看你哥,现在砍柴都快回来了。”听到他的嘀咕声,姜秀云直接说起了小儿子。
“娘,你看,真不是我说鸡懒,之前咱家的母鸡天天下蛋,一天可以收十来颗鸡蛋,可现在呢,每天收三四颗蛋,有时候一天找不到一颗蛋呢。”李江对着姜秀云辩解着。
“小江,我听说有个法子可以让母鸡多下蛋呢,就是没试过。”小暖突然想起了前世在书本上看到的养鸡法子。
“阿姐,你说有什么法子?”李江急切地问李暖。
李暖想了想书上说的内容,总结道“其实,咱们可以等开春了,抓着蚯蚓啊,蝗虫啊或者是河里的小鱼小虾剁碎了拌着鸡饲料一起喂,这样可以增加母鸡下蛋。”
“真的吗?阿姐。现在冬天,抓蚯蚓抓蝗虫,外一你们去河边掉下去怎么办?”李暖赶忙拉住李江,话里透着严肃,就如一盆冷水浇没了心中的活一般,李江顿时变得有些捏儿吧。
快到正午时刻,想着李全快归家了,李暖连忙张罗起午饭。前些日子,李暖爹从她姥娘那边回来时,背篓里有不少的栗子,家里还有半只鸡没有吃,李暖决定做个栗子焖鸡,然后炖上一盆大米糙米俩参的大米饭,切了一盘子酸菜。
午饭过后,全家人坐在院子里消食,李暖望望天,东北的冬天是很冷的,时不时的下场雪,有时是雨夹雪,风一吹,真个人都感觉进了冰窖似的。
李暖想着突然说道“爹,咱们买辆牛车吧!这样你送货也不用走那么早,每天去镇子上送货来回太费事了。而且有了牛车,开春种地也轻松多了。”
李暖的话一下子说到李全心坎儿里了,李全其实一直盘算着要不要买牛车的事儿。李全送货虽然每天可以挣个百十文钱,但是真的太费事了,不是说身体累啥的,主要是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有这么多时间还不如多磨些豆子,多做些腐竹呀豆干的,福顺楼张掌柜的说,他家酒楼东家来了,见腐竹豆干很收欢迎,希望可以推向各地的分店。虽然豆芽菜也很受欢迎,但是耐不住放,所以福顺楼没有考虑豆芽菜。是以李全除了每天临河镇要送货外,每个月十五还要直接做二百斤的腐竹和豆干送到镇子上。
每天送货量少,李全还没自己背着送去,但多了一个人怎么可能送的过去,看来现在还真的有必要买辆牛车了。
“小暖,今天张掌柜的找我说过些天过来和咱再定一个合约,从下个月十五要二百斤的腐竹和豆干。”李全想了想还是直接和李暖说了,自家姑娘是个有主意的,这生意也是她促成的,若不是她琢磨出这腐竹和豆干,今年还不知道怎么过年呢!
“爹,你是说出了每天送的量,还要再追加吗?”李暖扭头看着她爹。
“嗯,所以咱这次真的要买辆车了。”
李暖心里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天腐竹豆干各十斤,这就是九十文钱,再加上豆芽菜,一天收入有一百多文钱,一个月就是三两银子。而每个月十五送的二百斤腐竹和豆干,那可是近二两的银子,这就相当于一个月可以挣五两银子了。五两银子可是在这里人们半年的开销了。
“爹,买牛需要几两银子?找谁买牛啊”这个时代,想买头牛也是很难的。
“一头牛怎么也得七八两银子,买牛的事儿可以问问阿凤他大哥,他大哥在外做掮客,对于牛的好坏一看就知道。”李全说道,说起徐凤大哥,也算是村里有头帘的人了。
第14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