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俩天,里正就让他大儿子给李全传话说买田有信儿了。当天下午李全就找了里正去看田,卖田地的是村里一户姓于的老俩口。老于头的姑娘嫁到了隔壁县,唯一的儿子也在外跑商,还没娶妻。儿女不在身边,老两口也是孤单单的。这不,儿子为了近身照顾父母,就在他姐姐家附近买了房子,打算接俩位老人过去,省的于老头俩口子时常想念儿子女儿。
于老头要卖的田有俩亩半的水田,三亩旱地和一亩的山地。其中俩亩水田挨着一亩山地,剩下的是分开的。如果李全能一次性都买了,不止价格会优惠些还连带送一处菜地。二十三两银子就可以,其实这样子李全占了很大的便宜呢,要知道水田一亩要五两银子,而旱地也要四两银子一亩,就连最便宜的山地也要二两银子呢。
李全跟着里正看了于老头的田,当下决定买下。不仅是于老头地伺候的好,而且于家的旱地于李全的地只隔了几步路,种起来也方便。
次日上午李全拿了银子跟于家换了田契,一般村里之间流通的地契田契都属于白契,之后李全又托了里正去官府换红契之事。
晚间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饭时,李全高兴的拿出田契说事。甚至对李春兄弟俩说出了夫妻俩之前商量好的给李暖田地做嫁妆的事,当着大家的面把半亩水田和一亩山地的地契给了李暖。
四月开始飘起了丝丝细雨,真是野草丛生野菜疯长的时节。
“啊姐,天终于放晴了!”李江高兴的对着李暖说,这场雨,雨势小,却断断续续下了十来天。可把李江给憋坏了。
计量着种地的事,李暖并没有注意李江说什么。清明前,李全与家人商讨今年该怎么种,种些什么,李暖就想起去年买的种子。到现在还没想好怎么跟她爹提,这个时代的农作物产量太低了,想想前世玉米的亩产上千的产量,李暖还是打算想方设法的弄一块田地试试。
“爹,现在咱家的地你打算种些什么?”晚饭后,趁着大家都没睡觉时,李暖提起了这事儿。
“今年咱家地多了,爹打算水田还是和大家一样都种水稻,等秋收了缴税时,看能用银子代替不,到时多留些舂了米吃,旱地就多种豆子吧,咱家留着做豆干,至于山地,爹还没想好。”李全想着这
第19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