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真好,这里什么都好,就是吃不上阿姐做的饭。感觉好想念。”李江说话也不像以前那样跳脱了。
“你这个小馋猫,都是书院里的学生了,还这么贪吃。”李暖好笑地看着弟弟。李春和李江这段时间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不像在家时黑了,人也高了,多了分书生气。身上的穿着也干净整齐多了。
“李春,李江,你俩回来怎么还不进屋啊!”这时院子外相继走进来俩个书生模样的小男孩儿,看年纪和李春差不多,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
“赵晨、张庆你们俩回来了。这是我爹和我姐姐,他们过来看看我们俩。”李春对着进来的舍友介绍。
“原来是李叔和小暖姐姐啊!快进屋里坐坐。”赵晨热情地把李全父女俩推进了屋子,请二人坐下。“哎呀,张庆快去泡些茶水来!想必李叔和小暖姐大早上来了镇子,又在咱们学舍外等了一段时间,肯定渴了。”赵晨一副自来熟的样子。
张庆看了一眼赵晨没有说话,转身去泡茶。
李全父女俩也被赵晨的自来熟样子弄得很是不自在。
李春看着颇不自在的爹和姐姐,无奈的说“赵晨,你快够了啊!再这样下去,我爹和我姐姐就不敢来了。”
李春也发话,赵晨也只能嘿嘿一笑后,做的一边儿了。“李叔和小暖姐,你们别介意,我没坏心。”
“你只是爱吃些而已,我知道。”李江这时也凑趣地说。“爹,阿姐,这个太热情的舍友叫赵晨,是个对谁都自来熟的人,还比较爱吃;给你们端茶水的是张庆,他不怎么爱说话。”
赵晨是临河镇赵员外家的小儿子,家里面还有七八个姐姐,但儿子就他一个。赵家在临河镇算得上富户,家里有些几百亩田,还在街上有些店铺。
赵家的田除了庄子上的一部分田留着由下人们种,其他的都佃了出去,年年收些租子。赵员外妻子多年前生了一个女儿后,多年怀不上孩子,觉得对不起赵家,没办法只能给赵员外纳妾。这妾侍一个接一个的纳进门,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闺女,也不见生个儿子。
后来赵员外自己想开了,觉得自己就是个没儿子的命。可没想到过了俩年,赵夫人老蚌怀珠剩下了赵晨,这下子,可把赵员外高兴坏了。
张庆不同,家里也算的上书香门第。张庆的祖父也曾做过官,虽然是个名不见传的小官,但也是这镇子上的名门了。张庆的父亲是个秀才,多年考举不成,便在这青山学院当起了教学的夫子。张庆排行老二,家里还有一个大几岁的哥哥,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童生。张庆还有个妹妹,今年五岁。张家虽然没有赵晨家富足,但家境也算不错。
“哦哦,你们好!”李全还没从赵晨刚刚的热情劲儿中缓过神来。
“噗嗤”一声,李暖没忍住,看看她爹不自在,李春那个叫赵晨的同学的委屈样儿,很不厚道地笑了。
“阿姐,你可不知道,赵晨为啥这么热情,那是因为你做的肉酱大半都进了他肚子里”。
“小暖姐姐做的酱太香了,半夜饿了就这它,馒头我也能吃俩个。还有谢谢李叔送来的水果,我也没少吃。”赵晨嘿嘿一笑,干脆全都说了。“当然,张庆也没少吃。”
“我没你那么贪吃,都快把头伸进酱罐里了。”张庆好不留情面的戳中赵晨的弱点。
“呵呵,你们爱吃的话,过俩天让小暖再给你们做。”李全笑呵呵的说,看着自己的俩个儿子和同学打成一片,感到非常欣慰。“等你们休假了,就来我们家来做客,叔叔让春儿他姐给你们做好吃的。”
“真的吗?我们休假了可以去您家吗?”赵晨兴奋极了,除了书院,他还没离开住过家里以外的地方呢!
“当然可以了!就是怕你们住不习惯。”李全笑着说。
“怎么会?我还没去别人家住过呢?想想就兴奋。再说了,我们和李春李江处的跟兄弟一样,他们家我们肯定住的习惯。你说是不,张庆!”赵晨扭头看张庆。
“嗯!”张庆微微点了点头,他虽然没怎么说话,但眼里的光,可以看的出来他也也很高兴。
李暖趁着李全他们几个人唠嗑的时候,瞅了瞅李春他们住的学舍,上次过来送李春李江他俩,也没进来看看呢。
李春他们学舍屋子倒是不小,李暖几人真是坐在屋子中间的待客桌子周围,东西俩边是木床,不像家里的土炕,看来是俩人睡一床。北边的是木榻。屋子里倒是干净整齐,看来每天几人都会收拾屋子。
“李叔,小暖姐,你看这也马上到午时了。咱们也别去食堂了,一起出去吃饭吧!”赵晨看了看外面说。
“你们能出去吗?”李全问李春他们。
“爹,当然能!书院只是规定学生们晚上要住在学舍里,并没有说学生们不能外出。”李春神色自然的解释道。
“那行,今儿咱们就下馆子吃。赵晨张庆,想吃啥就吃啥,叔叔请客!”李全拍胸脯说道。
“爹,你和姐姐出来,那娘和妹妹怎么办?”李江想到他娘和李冬,随口就问起来了。
“放心吧,你娘她们送的你大伯家了,由你奶他们顾着呢!”李全早上出门就把姜秀云娘俩送到他大哥家,让他嫂子照看!
李暖把包裹里的猪肉干和泡菜罐交给李春后,几人就出了书院,到对面的小馆子里点了几个菜。
吃过饭,李春他们就要回书院了,下午还有夫子讲的课呢!李暖趁着李全和赵晨张庆他们聊天,偷偷给李春塞了一百文钱。
和李春他们分开后,李全就拉着李暖去买了三十多个碗,几十双筷子,还特意订了几十个白瓷瓶用来装洗发水的。
“爹,对面铺子里的酒还挺香的,咱打些酒吧,一会儿你去接娘时,给阿爷带过去。”买好碗筷出了铺子,就看见对面有打酒的铺子,远远的飘着一股酒香。
“好!”听到李暖提到给她爷爷买酒喝,李全心里很是熨帖。
李暖给她爷爷打了二斤烧刀子酒外,还买了一斤雄黄酒,打算用来炖肉焯肉的时候去腥味儿的。别说,这个时代的酒还挺贵的,毕竟都是纯粮食酿的酒。
路上看见卖鸡的,李暖还提溜了一只鸡,准备晚上炖的吃。从后乔沟回来,李暖雇人挖的土豆已经放的地窖了,到现在还没吃过呢!今天打算做顿大盘鸡炖土豆,在擀上些宽面条,拌着吃一定很香。
说道地窖,这还是李暖特意提醒她爹挖的深一些,宽一些的。地窖的四周都撒了石灰粉,专门为了储藏粮食和菜的。
买完东西后,李暖还特意去了趟文昌街,给李春兄弟俩买了几刀麻纸。既然为了读书认字都舍得花钱了,李暖觉得在学习用品上就更不能省了,俗话说的好,你该花的钱省也省不下。
这些日子,家里的进项也多了,每个月十五送的腐竹就半两银子多,再加上每个月送货怎么也能得个三两多银子。这要是搁在以前,李全肯定想也不敢想,可是现在挣得多了,对于李暖说的好的建议上,李全花钱也是很大方的。
回到家的时间还早,李全提着酒去他大哥家接媳妇孩子,李暖则是去厨房把鸡给炖了。
现在李暖家的院子里满满当当的,新年新收
第70章[1/2页]